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不受嗟来之食:被尊重不是富贵者的特权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宋立林 参加讨论
编者按:
    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著名学者、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担纲主编,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册,共计70余万字,既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八德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公众号将对丛书部分章节予以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嗟,来食!”当一个善人以这样的态度施舍时,对方未必接受,因为他未能顾及对方的尊严。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资料图 图源网络)
    齐国有个十分富有的大善人叫黔敖。齐国发生严重灾荒,他熬粥摆在大路边给过路人吃。一天,他看到有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便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水,向那人说道:“喂!吃吧!”那人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的!”最终,那人拒绝吃黔敖的食物而饿死。这就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尊严何等重要,人际交往时必须互相尊重。这也值得今人反思,做慈善不能过于高调,需要尊重对方而不能以施舍的方式对待他人。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希望得到他人的尊敬,首先就要尊敬他人。尊敬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所以应“礼尚往来”。礼及其所要表达的敬重之意都是相互的。被尊重,不是富贵者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权利。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那如何表现敬重之意呢?答案是:依礼而行!《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在古人看来,礼体现的是自我谦卑以尊重他人。所以,谦虚便是礼敬的题中应有之义。
    孔子就是这样的典范。《论语·卫灵公》记载,有一位名叫师冕的乐师来见孔子。我们知道,古代乐师一般由盲人充任,所以当师冕走到台阶边上时,孔子便提醒:“这是台阶。”来到坐席边上,孔子便说:“这是坐席。”等到大家都坐好了,孔子便告诉师冕:“某人在这里,某人在那里。”等到师冕告辞之后,子张问老师:“这是与盲人乐师说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啊!接待盲人乐师就应如此!”由此可见,孔子对待他人是如何充满尊重,充满爱心。这种细心的关爱不正是尊重的表现吗?
    孔子这种“自卑而尊人”的守礼遵礼,也赢得弟子们的格外尊敬。在弟子眼中,孔子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长者,虽“望之俨然”,然而“即之也温”,不由得对孔子“中心悦而诚服”。
    这种体贴他人、尊重长辈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我们且看看朱德元帅给老师让座的故事。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正和观众谈笑,突然看到服务员搀扶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走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老人是自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又紧紧握住老人双手亲切地叫了声“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朱德身上的这种古风感人肺腑。儒家强调人尤其是为政者应该做到敬人。“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官员应率先垂范,然后才能使得百姓形成谦让之风。其实,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能够懂得“自卑而尊人”,毫无疑问将会增加更多个人魅力,赢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反观当下,一方面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公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自觉排队、礼让他人逐渐形成社会风气,尤其是在城市里,人们自觉地讲究文明礼让,友善互助,令人欣慰。但我们也会看到令人忧虑的另一面,比如一部分基层官员,自恃权力在手,内心倨傲自大,对待下属或民众,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这是孟子所谓的“以力服人者”,下属或民众也许慑于其权势而屈从忍受,却挡不住人们内心之不满与怨怼。这种人往往会招致灾祸。再比如,现在有些年轻人,以所谓“个性自由”为借口,丢掉了做人的最起码的素养,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尊重,也不会谦让。很多人感慨:现在的一些大学生,迟到了半节课还从来不打报告,“起立”“鞠躬”一样都没有,在路上看见老师也视若无睹,真是无礼!
    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其实,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有责任的,这是我们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了人格教育的恶果。一个缺乏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即使有高学历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何谈事业的发展,人生的幸福?因此,如何使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内心敬的意识,迫在眉睫。(摘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礼德诠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文章作者:宋立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