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宏伟壮观的自然天象,日全食的形成是因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个天体,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恰好运行到非常接近一条直线的位置上,月球运行到太阳、地球之间而遮住了太阳...
以下死亡别称,均是佛教徒(和尚尼姑)死亡的专称,少有指普通人死亡的。 灭 “灭”的意思是指佛教徒熄灭了生死、烦恼、贪欲、无明等的意思。《大乘义章》卷十八:“灭诸烦恼...
最近看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讲秦始皇和吕不韦,说到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仲父”,忽然想起这个仲父在历史上倒真是不少。 仲父这个词汇原先的意思就是叔父。古人以伯仲叔季为排行...
在任何地方看到的日全食过程,都有5个特征时刻: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 初亏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发生日食时,首先是月轮的东边缘遮挡日轮的西边缘...
金秋景色。虽然名为立秋,但秋天往往不会与这个节气一同到来。在我国,秋天一般会来得晚一些。立秋来了,秋天还有多远呢?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
《延祐四明志》,元庆元路(今浙江省宁波市)志,马泽修,袁桷撰。 袁桷(1266-1327),字伯长,号清客居士,鄞县人,曾任丽泽书院山长、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至翰林直学士、侍...
《吴兴备志》,明代湖州府地方志,董斯张撰。吴兴为湖州古称。 董斯张(1587-1628),原名嗣暲,字遐周,湖州人。董斯张长期注意搜集乡土掌故,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甄补徐献忠《吴兴...
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
《武功县志》,明代陕西武功县地方志,康海撰。 康海(1475-1540年),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武功县人,弘治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武功县志》作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时...
现在人们常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那么,把军队比喻为长城源自何时呢?溯其源,军队喻为长城由来已久。长城本是指万里长城,后来发展为用来...
烈日炎炎,又到最难熬的三伏天。老百姓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指的“三九”与“三伏”是冷热最极端的天气。 北方的“数九歌”把冬天的节气拿捏得非常准确:“一九二九...
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把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统称“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礼、乐、射、御为主,但王城和诸侯国所...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左传》云:“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故《纂要》把夏天的太阳称作“畏日”。 对于古代一些读书人来说,畏日并不可畏,竟有仰躺在烈日下晒肚皮的,由此产...
史海钩沉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 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即...
《历城县志》,清胡德琳修,李文藻、周永年撰。历城县,即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号石涧,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桂林府同知,...
“包衣”一词源于满洲语,为奴仆的意思。清军入关之前,凡在战争中俘获各部落的俘虏,都将之编为包衣,分配到八旗,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其中,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隶属于内...
《明一统志》,原名《大明一统志》,李贤、彭时等奉敕修撰,明代官修地理总志。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河南邓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彭时(1416-1475),字纯道,江西...
《元一统志》,原名《大元大一统志》,札马剌丁、虞应龙、孛兰盻、岳铉等主持编撰,元代官修全国性地理总志。 札马剌丁,回回人,官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行秘书监事。虞应龙...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
《清一统志》,清代官修地理总志。清代曾三次编修《一统志》。 一是康熙《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敕修,徐乾学、韩菼、蒋廷锡、方苞等先后主其事,历三朝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