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自古以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图书。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宋朝时...
在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一部世界孤本——1603年日本长崎印刷的基督版《金言集》颇引人注目。中日学者先后介绍了它的传奇经历和珍贵价值,值得追寻。 基督版典籍,...
什么是宋体? 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并确立于明代的一种印刷字体,是现代印刷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格斯尔汗传》是蒙古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著名史诗,它与《蒙古秘史》、《江格尔》一同成为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大高峰。《格斯尔汗传》流传范围甚广,不仅包括中国、蒙古、俄罗斯三...
中秋节,让人很自然地想起“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嫦娥”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如何而来?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
《杨氏易传》,南宋杨简撰,心学解易的代表作。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人,乾道己丑进士,曾任富阳主簿、乐平知县、温州知府等地方官,官至宝谟阁学士、太...
宋代皇族谱牒计分五种:玉牒、属籍、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和仙源积庆图。传世者仅见国家图书馆藏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两种。因其出身之贵、家族之显、年代之久,传世之孤,文献...
资料图: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中新社发 牛琳 摄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在...
《东坡易传》,又名《毗陵易传》、《苏氏易传》、《苏长公易解》等,北宋苏轼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
《伊川易传》,北宋程颐撰,又称《程氏易传》、《周易程氏传》,是一部注解《周易》的著作。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今属河南)人,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程颢合称“二程...
《南轩易说》,又名《南轩先生张侍讲易说》,南宋张栻撰,义理派解易著作。 张栻(1133-1180),汉州绵竹人(今属四川省),字敬夫,又字钦夫、乐斋,号南轩,历知严州、袁州、静...
《温公易说》,北宋司马光撰。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夫,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历官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尚书左仆射兼门下...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坛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宗经”;是记载了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六祖慧能的...
《弥勒会见记》是讲述佛教的未来佛弥勒生平事迹的一部原始剧本。作品描述了弥勒菩萨上兜率天,以及在弥勒净土的各种趣事见闻。全剧由1个序幕和25幕正文组成(德国藏本为27幕)...
《汉上易传》,又名《汉上易集传》,南宋朱震撰,宋代集象数易学之大成的解经之作。 朱震(1072-1138),荆湖北路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字子发,学者称汉上先生,政和进士,宋室南...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大兴狱讼,策划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其中,郭桓案...
《易童子问》,北宋欧阳修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著有易学著作多种。《易童子问》是其易学代表作,因...
《诚斋易传》,初名《易外传》,南宋杨万里撰,是宋易义理派的重要著作。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官永州零陵丞、太常博士、太子侍读...
“《董美人》不得,食不甘,寢不安!兄能致之,当以文徵明山水小帧为报,且立践唐佛之诺。原主亦决不无相偿之酬也。盖弟梦想此拓已十年矣!” 这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一通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