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吴林伯先生,是秉持“朴学”与“考据学”的当代重要学者之一。1984年9月10日,吴林伯先生召集我与方铭、陈桐生、陈洪波、曹耘、陶嘉珞六位新入学的研究生...
李菊生,男,1944年9月出生,江西波阳人,1968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擅长油画、陶瓷美术。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
白先勇 三月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对于作家白先勇来说,今年的三月却像是秋天,充实、忙碌,收获满盈。 3月10日,由白先勇总策划、苏州昆剧院排演的新版昆曲《白罗衫》...
图为本文作者的父亲在1999年为季羡林“米寿”题写的贺帖。 图为本文作者的父亲过世后季羡林为其写下的字幅。 季羡林与学生们 北大图书馆提供资料图片 1993年本文作者探望...
1978年,我以一个搬运工人身份考取武汉大学,与今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一起成为吴林伯先生最早的研究生。吴先生给我们上小课,总是在他家的客厅。讲课讲到入神处,先生往往闭目而...
雏鸡图 汪曾祺/绘 1988年,我正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做文学小编。当时要强的我在心里暗暗使劲儿,一定要把中国文化界所有名家的稿子都拿到手。汪曾祺先生是我心中的大神,当...
2014年10月25日,齐红深应日本殖民地教育研究会邀请在东京大东文化大学作学术报告。光明图片 他有教授职称,却没有教授待遇;他主持过5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却没有拿过研究经费;他...
黄际遇在青岛 广东澄海人黄际遇,在民国学界是红得发紫的牛人。他是多个大学的数学系主任,又是天文学家、文学家、音韵文字学家、书法家。 1925年11月,黄际遇由上海乘舟南下,...
2009年春,在北京医院一间僻静的病房里,重病中的任继愈艰难地书写下几个名字,交给了我。他写了梅贻琦、胡适、傅斯年,却没有写蒋梦麟。 “我佩服梅贻琦,我不佩服蒋梦麟。”...
缪崇群是新文学史上一位甘于寂寞、穷而后工的散文家。他有着一副温和而善良的面容,脸色看上去总是有些苍白。他有一双包着水的眼睛,一张含着微笑的嘴唇和一颗孤寂而又真诚的...
汪曾祺的画与印 作者提供 汪曾祺先生是个雅人,写作之余写字画画遣兴。虽说对自己的画他总是谦虚地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可这与事实相违。但凡有一点因缘际会,...
周功鑫向记者介绍她主编的《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这样一套书平常摆在书店里多半不会有太多人注意,但在今年的台北书展上,光顾...
魏建功先生一生对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作出的贡献十分辉煌,最值得称道的两件事:第一是1945年担任当时的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带领一批由大陆过去的语言学家同心同德,艰苦奋...
1916年,赵元任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留影。 1970年,赵元任(中)接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证书。 从事学术研究要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得出符合实际...
1954年2月15日,徐频芳来看邓之诚,当天邓之诚在日记中说:“周恩来在科学院讲演,对陈寅恪说反动言语,颇有恕词,则异闻也。”(《邓之诚文史札记》下第780页,凤凰出版社,20...
在近代史上,最早自觉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并用外文著书立说的是陈季同。他在中国文化被普遍误解的19世纪后期,以西方人为读者对象写作了一系列著作,意图使西方人了解真正的中...
蒋云从盛静霞夫妇 汪辟疆致蒋云从盛静霞函札 我于1936-1940年就读于原中央大学中文系。岁月播迁,世易时移,昔日的青衿少年也早已白雪满头。当年亲炙诸师,多学界耆宿;同窗学友...
◎董桥1999年在一篇随笔里赞赏牛津文学教授John Bayley的著作“闻不到时下博士论文那股医院消毒药水的味道,句句是学问不是学术,文字淡素之余常见拙气……”,“……是学院里老一...
“毛笔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弄丢了,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罗儒供 雨过天晴,罗儒供(图①)将用于制作...
“傅璇琮文库”内景 崔岩摄/光明图片 虽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傅璇琮去世已经一年多了,但在清华大学新斋320办公室门上,“傅璇琮教授”的名牌一直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