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2世纪中叶的英国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欧洲中国学术研究的重镇之一。早在1604年(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牛津大学的博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便开始收藏中国...
(按:本文系作者2007年1月13-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召开的亚洲地区中国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的第五部分,发言题为近三十年来国内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德国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国家之一。德国的中国学研究同英、法等欧美国家相比,虽然起步晚,起伏大,但在战后发展较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了一定...
摘要: 当代中国研究是1949年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科学界形成的有关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诸方面的多学科研究。本文由费正清入手,论述了当代中国研究的缘起、发展动力...
崔瑞德 他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也是西方隋唐史研究的奠基人,且因他所发起和主编的15卷《剑桥中国史》而享誉世界 《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发起人和主编之一、卓越的中国...
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中国学的发展很快。这些年,西方各国无论是企业界、政策界,还是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中国的研究。一些传统上只侧重于古典汉学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也开始强调...
有一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年,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新史学理路为什么没有延续下去,而胡适、傅斯年等人提出的汉学却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快把梁启超的新史学排除在外?其实梁启超当年...
欧洲首席汉学大师胜雅律说:我要揭示由三十六计所捕捉的普遍人性,并要使大家明白,汉学,研究中国的学问,能够跨越中国的国界,并能在中国的文化中发现所有人共同的人性,并...
北京大学民主楼前,站立着一位含着烟斗的学者,他似乎不是在一口一口地抽烟,而是在一口一口地品味着京郊这片园林的清冽空气与和煦阳光。谈及汉语,他别有一番品评 ■我学习汉...
内容提要 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王国维、罗振玉等一代学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思想,著书立说,探索治学方法及学术创新,为中国近现代国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爆...
一家媒体报道,在2006年第十三届北京图书博览会期间,俄罗斯展台举办了新书《霍尔姆王扎伊奇克在中国》发布会。我从去年就开始读这部长篇系列小说及有关资料,又通过互联网同作...
事实上,在欧陆传统汉学已趋式微的现时代,似乎只有两大领域,即北美的近现代中国史研究,及英伦(剑桥)的中国科技史研究,比之中国本土仍具学术优势。因此,人称汉学三杰的史...
汉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我始终认为汉学的出现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大运动,一股大潮流。16、17世纪,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传统正式见面,开始接触、碰撞...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如果从源流上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可以说是在反传统汉学的境况下诞生的。(注:周勤:〈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
2006年6月10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举办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海外中国学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到今天,海外中国学研究已发展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 学术情报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沉寂已久的学术...
近年来海外汉学(中国学)领域的研究著作、译作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著作的译介出版已经形成热点,海外汉学对当代中国学术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华书局汉...
满头白发,白得没有一根杂质,精神矍烁,步履矫健;在厚厚的玻璃镜片后,有一双睿智而含笑的眼睛。他有着北欧人的身材和长相,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包括四川方言。 他就...
(一)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
内容提要 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总能在细微处显真知,这篇文字也不例外。表面上看,是她个人研究经历的叙述,实关乎美国乃至域外汉学研究的流变。平等对待,多元共存,依然是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