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当玄拙 在众多“修行者”口中,常会认为世上人们皆处于无边苦海中,因为在爱浪之中翻沉而不能及时醒悟,所以才落得一生皆苦,更甚者还要受到轮回报应。从宗教伦理的角度...
文/李大华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道”是最难理解的了,也是道家学术的精髓与魅力所在。老子在许多地方论述了“道”,我们也还是逐层地去了解它。 道(资料图) 《道德经》第一...
文/止水 古代道人出行,随身物品会放入行囊之中。笔者曾为大家介绍过“笈”这种远游时用的书箱,本文则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配饰中另外几种:锦囊、荷包、袋,并结合民俗中的服...
文/清虚道人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转而求证...
文/道诚 成语“如影随形”,指影子总是跟着身体,比喻事物之间或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不能分离。而庄子也有一则关于影子的寓言,他想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 如影随形...
文/行苇 在科学昌明,物质发达的时代,宗教这种古老的事物似乎有些多余。一方面,科学的迅猛发展,让人们觉得世间一切都可以用理性的、数据的方式加以解释,而宗教所依托的神...
文/行苇 近些年来,道教的养生学受到社会重视,内丹道逐渐仅仅被视为一种调养形体的方法技巧,而逐渐脱离了修道的本质,丧失其精神修炼和人生超越的宗旨,不免令人扼腕。同时...
文/武当玄拙 东坡居士有一篇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因游赤壁旧地有感于多少英雄豪杰抵不过岁月历史的变迁而成此作。与悠悠今古相对照,人生百年不过是一场从生到死...
文/赵洋 在两汉时期的宗教观念中,阴阳思想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根据阴阳观念,人们为西王母创造了一位对偶神东王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把东王公当做是西王母的一个镜像的...
文/行苇 人们做任何事都怀有一定的目标,只有知道自己想到达何处,才能采取相应的路线和出行方式。对于修行者也是一样,无论何种宗教或学说的追求者,必须先对自己所要实现的...
文/姚上砚 李宁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所有文化的初衷与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了究竟生命的本来面目,一探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个究竟于道家来说,干干脆脆,便是一个“道”字。 道,...
编者按:近日,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李大华教授携新书《老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做客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大博雅讲坛,从新的视角解读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老庄...
文/道朴 谈到养生,现代人比较重视形体的安养,在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等方面日益讲究,但这不过是养身,非养生也。养生,以庄子的话来说,不仅是形体的保养,更重要的是保全天性...
文/清虚道人 经常有信众会问:“道长,修道究竟是在修什么?”或者还会直接抛出一个终极指向的问题:“道,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两个问题,很多道友常会被问得哑口无言,因为...
文/姜清灵 很多人想修道,但不知该如何去修。 “明道立德,修己修心”是修道的入门第一步。想修道一定先需明道,若不明道就去修道,你修的是什么呢?谁知道?!为什么说我们在...
文/清虚道人 太上道祖《道德经》第19章中,提出了道教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少私寡欲”。其原文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文/止水 每至春夏之交,市面上就会有一种颜色紫黑,名为“桑葚”的水果,深得人们的喜爱。比起草莓、樱桃的颜色艳丽,桑葚“紫黑”的外表显得格外的“厚重”。 本文从“桑”...
文/道诚 “知道”,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道”有那么容易就“知”的吗?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吗?多少问题都出在了我们自以为“...
文/止水 立夏之后,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夏天。除了天气转热,植物疯长,还有一些不为大家熟知的变化,需要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才能感知。夏天,是观星爱好者最推崇的观星时间。 本...
文/止水 “针”与“灸”,并称“针灸”。在灸法中,艾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预疾保健、医学养生的方式。 本文从“灸”的造字结构出发,结合“天长地久”一词的来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