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恻隐”不是舍勒的“同情”:恻隐并不基于认知、或“再感知”;恻隐不是“再体验”、即不是“参与”到对象的体验中;恻隐也不是“价值盲”,而是价值的源泉。恻隐即爱、或爱的...
中国朝野的最大共识是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固然有其民族历史文化特点,但也必须符合现代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儒家的出路是其自觉的现代转型,这是中国“内生性的现代性”的必然要求。这...
蒙培元教授《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2004)一书,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是生态哲学”的命题,分析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生态观。他不只是“照着讲”,揭示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
论科学与哲学中的信念与预设 黄玉顺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预设这个词语在国内哲学领域的著述中日益频繁地出现,似乎正在成为哲学思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话语;但是另一方面,对预...
现象学的符号学是当代符号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认为符号是被纯粹意识的本质直观奠基的,但其先验哲学的进路及其实质上的知识论架构招致了批判。海德格尔的生存现象学...
一、笛卡儿的沉思 本文的标题爱所以在立即使人联想到笛卡儿的著名命题我思所以我在,因此,在儒学与笛卡儿哲学之间进行一番比较是很有必要的。 在其《谈谈方法》中,笛卡儿关...
现代儒家的思想,可以分为三期:近代儒学(晚清)、现代儒学(狭义)、当代儒学。他们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也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从形下的反应性的吸纳,到形上的对应性的比照,乃至...
形而上学略论 回复陈明先生的一个跟帖 黄玉顺 陈明:你好! 关于你所谈到的关于形而上学的这些问题[1],我在这里只能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声明:我所说的形而...
阳明通过对《大学》的阐释,揭示出儒学“一体之仁”的观念。这与舍勒的“爱的共同体”观念之间存在着比较的可能:明德的本源性与爱的人格性;亲民的差等性与爱的等级性;至善的一体性...
论“仁”与“爱” ——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原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6期) 黄玉顺 [提 要] 在儒学与情感现象学的比较中,这里比较儒学之“仁”与舍勒之“爱”:舍勒的“爱...
论儒学与哲学的关系 对任文利先生批评的回应 (原载《学术界》2007年第4期) 黄玉顺 当中国哲学界、儒学界还在热衷于讨论诸如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类无聊问题的时候,哲学本身在当...
较之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化学等等而言,“比较哲学”这个名目,无论在学理建构上、还是在学科建制上,都还属于所谓“空白”。但这不等于说这么些年来我们根本就没有比较哲学...
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 以《周易》为透视文本 黄玉顺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在轴心时期、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一次大转型;[1] 但是,关于这次转型与《周易》...
语言的牢笼 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 黄玉顺 西方哲学历经诸多变迁,却有一个吾道一以贯之的根本传统存在着,以至直到今天的哲学家,仍然不能超越它。在我看来,对西方哲学...
从“西方哲学”到“生活儒学” ——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座 (2004年12月8日) 黄玉顺 / 演讲 高慧霞 / 记录整理 诸位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就哲学问题进行交流。 一般来...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 陈应年 著 一、百年以前西方哲学理论翻译大潮初起 1.严复——西方哲学翻译的伟大先行者 19世纪末,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家...
继承“五四”,发展儒学 杜维明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虽然是近年来在海内外知识界争议性很大的课题,但环绕着“儒学的现代命运”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进行反思却是...
“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 王中江 关键词:原意 对象 虚心 先见 客观性 方法论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内容摘要: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之后,它就与传统解...
后儒家论纲: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 刘清平 内容提要: 出于在现代化背景下弘扬儒家文化传统的意图,本文提出一种“后儒家”的理论构想,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和“新...
在“境界”与“权利”的错落处 黄克剑 按语: 近日于网上再次读到杜维明先生发于《读书》1989年第6期的《继承五四发展儒学》一文,这篇文字是对我就其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