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现象学的分野 关于《生活儒学导论》的对话 杜霞 黄玉顺 作者按语: 这是笔者于2004年7月18日回复杜霞的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围绕生活儒学展开,意在澄清儒学与现象学的界...
在汉语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我们的一切“观念”,皆出于“观”:观念是“念”,念出于“观”。然而在中国思想中,“观”有两层不同的意义:一是“观物”,是有所观之观...
本文通过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在当代思想前沿的观念上,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一向包含着三个观念层级: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关于形而上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下...
提 要 :价值的观念是何以可能的?这是今日探索价值论问题的基本的发问方式。这种追问所指向的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或者形而下的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因此,这样的发问意味着...
唐君毅先生晚年在其总结性的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融会中西而贯通儒佛道,收摄哲学、宗教,建构起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实可以比照于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如今,这部著...
叙说 本书是一个系列讲座的录音记录的整理文本,那是我为四川大学哲学系2004级研究生所作的讲座,作于2005年5月,属于2004-2005学年哲学专题春季讲座。讲座每周一次,共作了四次,形...
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它以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生命哲学为资质,既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颇有相通之处,更有某种可以通往海...
儒学的生存论视域 从蒙培元先生《情感与理性》说起 黄玉顺 在儒家思想中,情感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然而正是在情感问题上,我们对儒学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人们通常认定,仁是儒...
儒家心学的奠基问题 黄玉顺 ( 四川大学 哲学系,成都610064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以孟子、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心学和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的比较研究,探索儒家哲学...
摘要 :本文是关于阳明心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比较研究。孟子提出的良心、良知、良能是密切相关、但涵义不同的三个观念:作为“用”的良能是作为“体”的良心的发用流行;而...
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 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 黄玉顺 本文意在通过双重透视通过海德格尔视域对康德的透视,通过儒学视域对康德、海德格尔的透视来探索哲学中...
谈谈良知问题 四川大学讲演 (2003年3月14日) 黄玉顺 主持人: 我是高小强副教授。今天我们有幸请到黄玉顺教授为大家做讲演,同时欢迎大家的光临。黄教授是文学硕士、哲学博士。...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 ——“生活儒学”问答 黄玉顺 1 问 :“生活儒学”的思想是如何提出来的? 答 :在世纪之交的这些年的思考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儒学的观念;[i] 而“生...
禅在红楼第几层 ——禅、《红楼梦》与中国天道 梁归智 【内容提要】 通过探佚考察曹雪芹原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其天性、梦性可用一‘痴’字形容,在《红楼梦》的语境中,这...
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i] 张祥龙 中国古代思想要获得新的生机,离不开与西方的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但是,就如同当年从印度和中、西亚这个“西方”源源而来的众多思...
论东亚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中的两种张力 黄俊杰 一、引言 在公元前第一个千纪之内,中华文明经历德国哲学家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所谓「哲学的突破」("philosophic breakthrough")1以后,...
“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 王中江 关键词:原意 对象 虚心 先见 客观性 方法论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内容摘要: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之后,它就与传统解...
诗的本性与人的居住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张贤根 (武汉科技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基于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揭示了:在贫乏时代...
再论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汤一介 在《学人》第1 3 期(1 9 9 8 年3 月出版)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后,有两种很不相同的反映。有些学者认为, 已经有了西方的...
牟宗三先生论海德格的「基本存有论」 君 雅 (一) 前言 当代中国哲学大师牟宗三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当代哲学界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学说,最为人所称道者,是以康德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