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生姜”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止痛,就这样他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
读《歇冠子》时,发现了一处颇有趣的地方。 魏王问扁鹊,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何人医术最高?扁鹊的回答是,大哥最高,能防患于未然;二哥次之,能在病症初露时,就将之祛除...
吴本(音滔)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草药医生,他自幼聪颖,刚满十岁就常跟着父亲吴通下海捕鱼。后来,吴通得了恶疾,因没钱医治,活活被病魔折磨死了。为此,吴本立志学医,为...
【拼音名】ài NàXiānɡGēn 【来源】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根,植物形态详艾纳香条。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痛,跌打瘀痛,产后骨痛,受凉腹痛,腹...
【拼音名】āo LièMáo ShèXiānɡ 【别名】毛麝香、山薄荷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 采收和储藏:夏、秋...
东汉年间,在福建侯官古槐坳的一个山庄(今福建长乐古槐镇青山村)住着一户董姓人家,董家世代行医,待人朴实,持家勤俭,相对普通百姓而言,日子还算是过得安逸,并且代代相...
1、空腹服。又称平旦服,指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以使药物迅速入肠,...
自然界的升降运动,最明显地表现在天地云雨的变化,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阳为天,浊阴归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清阳之气上升于天...
在这个时期里,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进展。出版了医学百科全书《圣济总录》、编辑了21卷本的《图经本草》、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具立体针灸教学用的铜人、创办了国家医学院...
【中药名】狼毒 【别名】白狼毒、黄皮狼毒、猫眼睛。 【来源】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或月腺大戟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肉质,长圆...
【中药名】相思子 【别名】红豆、云南豆子、相思豆。 【来源】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 【植物形态】缠绕藤本。茎细长,稍木质化,疏生白色平伏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2...
【出处】《本经》 【拼音名】ān Lǘ 【别名】庵芦(《本草经集注》),庵闾草(《千金翼方》),庵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
我们看病时,尤其是看中医时,有时会接触处方和药引。有些人不禁会问:“什么是处方?什么是药引?”《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 可见,...
相传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在青松林内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神,...
辛 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有的具香气,能发散解表、行气活血、温肾壮阳,适用于外感表症、气滞血瘀症、风寒痹症、肾阳虚亏症等。如荆芥、紫苏、陈皮、木香、当归、郁金、韭菜子...
清末扬州名医袁桂生治陈某,年约三旬。七月患伏暑病,延某医诊治,服药四五日不效,壮热头疼,胸闷,咽喉作燥,口渴,舌绛苔薄焦燥无津,大便七八日不通,溲赤,脉数。盖暑热...
【中药名】蜂房 【别名】露蜂房、马蜂窝。 【来源】胡蜂科昆虫果马蜂等同属多种马蜂的蜂巢。 【动物形态】雌蜂体长约17毫米。头部宽与胸部略相等。体各部黄色或暗黄色。额部后...
【别名】圆叶豆瓣草、坐镇草 【来源】荨麻科矮茎冷水花Pilea peploides(Gaud.)Hook.et Ar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性...
且说大清乾隆年间的一个冬日,皇帝召见翰林院编修李调元到宫中陪他做诗消遣。闲谈中,乾隆得知这位蜀中才子还会烹饪,便开玩笑地说:“朕什么都吃过,就是没吃过‘凤凰蛋',...
【拼音名】ǎi Zi ChánɡShān 【别名】木质山海螺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W.Smit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