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
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一日采药途中,他忽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
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后人广为传送,有“诗圣”之美誉,然而,你是否还知道,就是这个诗圣,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农呢。他一生种药、卖药,在我国药物...
【中药名】石蒜 【别名】一枝箭、水麻、老鸦蒜。 【来源】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鳞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阔椭圆形,外被紫褐色鳞茎皮。叶丛生,带形,长14~30厘米,宽1...
【药名】博落回 【别名】落回、号筒草、叭拉筒、山梧桐。 【来源】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或呈亚灌木状,高达2.5米,折断有黄色汁液。根粗大,橘...
经常有人说这样一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这是范仲淹在青年读书的时代,还没当官的时候,有一次到庙里烧香祷告,对神仙所发的自己的誓言,意思是我范仲淹一生只为老百...
远在2000多年的西汉时,有一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
【药名】大风子 【别名】大枫子、麻风子。 【来源】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长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楔形至钝圆形,全...
大家看到“太子参”这三个字,有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这味中药要叫做太子参这样的名字呢?为啥不叫阿猫参、阿狗参?这里有两个故事,仅供大家一阅。 太子参传说一: 相传明代...
宋以前之仲景 清代名医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对范晔在《后汉书》中未为张仲景立传而提出了批评:“张仲景,医中之圣也;华元化,医中之仙也。二人同时,范氏只为元华作传,乌...
说起半枝莲也许有人并没有听说过,不过这是一种功效与作用都很大的中药材,对于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都有很好的功效,因此大家是应该要对半枝莲这味中药材有一些了解与认识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古代人们把茯苓称之为是“四时神药”,可见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大的了吧。虽然生活中很常见茯苓的身影...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是宋代朝廷颁发的国家药典性质的一部中药方剂学专著,可以说是历史最早的由政府编著的第一部药剂学规范。笔者有幸拜读了近年由海外回归...
在东汉时期,南阳有个70多岁的名医沈槐,他终生未娶,膝下无儿无女。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沈槐也就日渐忧愁,他不甘心自己的一身好医术,就这样后继无人。如此一来...
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王勃正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其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
姜子牙史称吕尚,人称姜太公。他年逾古稀,才华尚未施展。他听说周文王礼贤下士,便到渭水之滨漱石枕流,垂钓养志,期待文王寻访。他钓鱼与众不同,不用诱饵用直钩,故有“姜...
中医是我国古代治疗疾病的医学技术,关于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博大精深,能够学透的人没有多少,或者应该说中医学是学无止境的需要不断的研究推敲。下面中医古籍中寻中成...
山西名医傅山,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才华过人,擅长用中药做对。一天,有人慕名而来,试探虚实。他一进门,看见药架上的成药,随即吟到:“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傅山...
一般我们在食用决明子的时候,泡茶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给我们的身体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好处,但是喝决明子茶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误区和禁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