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得之以德者,三代是也;并之以力者,秦人是也;取之以智者,刘汉是也。盖以力则不若智之胜,以智则不若德之全。 至...
古者,持国任事有四臣焉:杜患于未兆,弭于未形者,贤臣也;祸结而排之使安,难立而戡之使平者,功臣也;国安矣挈而错之危,世治矣汩而属之乱者,非愚臣即奸臣也。盖奸臣之不...
天下之事,日至而无穷。而吾有以应之,莫不中理者,在乎善用其机。况乎争天下之利,处两军之交,不得其机以决之,则事亦随去矣。盖机之为物,不可以期待,不能以巧致者也。卒...
昔之君臣,相择相遇天下扰攘之日,君未尝不欲其臣之才,臣未尝不欲其君之明。臣既才矣,而其君常至于甚忌;君既明矣,而其臣常至于甚惮者,何也?君非有恶于臣而忌之也,忌其...
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天下其孰...
兵有所必用,虽虞舜、太王之不欲,固常举之;有所不必用,虽蚩尤、秦皇之不厌,固当戢之。古之人君,有忘战而恶兵,其敝天下皆得以陵之,故其势蹙于弱而不能振;有乐战而穷兵...
事物之理,可以情通,而不可以迹系。通之以情,则有以适变,而应乎圣人所与之权;系之以迹,则无以制宜,而入乎圣人所疾之固。是以天下事功之成,常出于权;而其不济,常主于...
纵横家的活动在汉初非常活跃。这个时期的纵横家除了具有随机应变的传统特点以外, 他们在儒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这暗示了汉初儒学发展的状况。 一、通权变: 学派的本质 班固在...
古之豪杰,有功业之大志,其才力虽足有以取济,而无谋夫策士合奇集智以更转其不迨,使无失乎事机之会,则往往功败业去而为徒发者皆是也。 昔东汉董卓之变,豪杰相视而起于中州...
据天下之势,必有所以制天下之权。盖权待势而立,势待权而固。有是之势,而其权不足以固之,则其势日就倾弱,而天下莫能安强。是以主之于权也,不可一日使之去己而分于人。凡...
人谓汉高祖以布衣之微,召号豪杰,起定祸乱,乃瓜裂天下以王。勋将韩、彭、英布,皆连城数十,南面称孤,举天下之籍而据其半。及夫释甲就封,创血未干,皆相视诛灭。盖由高祖...
先王之政,不求徇人之私情,而求当天下之正义。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
纵横家在汉初非常活跃,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较为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汉初的纵横家除具有随机应变的传统特点外,他们对儒学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暗示了汉初儒学发展的实...
或曰:刘备之争天下也,不因中原而西人巴蜀,此所以据非其地,而卒以不振欤?曰:有之也。备非特委中原而趋巴蜀也,亦争之不可得,然后委之而西入耳。备之西者,由智穷力惫,...
唐以陵夷蹙弱,遂亡天下,而真主未兴,五代之君遂相攘取,朝获暮失,合其世祀,不数十年。自古有国,成败得丧,未有如此之亟者。然窃观之,莫不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 梁祖起于...
善将将者,不以其将予敌;善为将者,不以其身予敌。主以其将予敌,而将不辞,是制将也;将以其身予敌,而主不禁,是听主也。故听主无断,而制将无权,二者之失均焉。 汉武召陵...
显赫于战国、秦汉之际的纵横家,是一个注重实践,善于韬略智谋的学派。因此,有人认为纵横家无学术,对纵横家的研究多局限于它的人物行踪与历史事实。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
春秋战国,九流十家,纵横家为其一。较之儒、墨、道、法,其思想文化建树固所不及,但在那个政治上礼崩乐坏、王钢解纽,学术上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时代,其现实参与程度却有...
熊宪光先生在《 战国策研究与选译》 (重庆出版社,1988 )的基础上,历经十年寒暑,又为读者奉献了一部精美而厚重的专著― 《 纵横家研究》 (重庆出版社,1998 )。该论著约25 万...
我国武术与军事武艺同源异流,并且始终交叉地发展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军事乃大武术,武术乃小军事。这种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使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此,还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