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所与,不可强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习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无可强之材、可习之智,则凡材、智有以大过于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于兵,天下之...
扫境内之众而属人以将,持疏远之身而将人之兵,于君臣授受之际,皆危机也。善任将者,不以其兵轻属于人;善为将者,不以其身轻任其寄。君必有以深得于臣而使之将,臣必有以深...
神器之重,有以自归而后收之,有以力取而后得之。自归而后收之者,三代之上是也;力取而后得之者,秦、汉而下是也。夫归我而收之,与夫我取而得之,固有间矣。而其所以取之之...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而且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兵学文化,涌现出了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众多著名的兵...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纵横家崛起。他们奔走诸侯、摇唇鼓舌、纵横捭阖,靠“三寸不烂之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对社会、对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苏秦、张仪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为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而奋斗不息的坎坷的一生中, 纵横家思想始终贯穿其一生, 规定着他的人生理想和处事方式。分析李白这...
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是其中的一种。该书共二十七章,其中有十一章内容与《战国策》 和《 史记》 大体相同,十六章是佚书。《 战国纵...
纵横家智慧机敏善变,视名利为生命。纵横家一个个巧舌如簧,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政治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谎言,权力面前没有道德,没有良...
班固《汉书·艺文志》农家类,首列“《神农》二十篇”。然而,自《隋书·经籍志》,《神农》已不见于著录,可知其书亡佚已久,无法确知其内容。但钩稽古书之征引,虽非完璧,犹...
纵横家,原是春秋战国时代崛起的,积极投身于社会政治改革与实践的一类人物。“纵横”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纵,合众以攻强也;横,事强以攻众弱也。”纵横家其起源发展“...
关于《神农》一书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自注说:“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 托之神农。”唐代颜师古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后人认为颜...
纵横家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是一个精通外交策略和游说说服术并以外交和游说为职业的群体。纵横之学又被称为乱世之学,有人总结出:“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后...
一、战国策士策略之“三态” 战国之时,各国势力彼消此长,变幻莫测,倏忽之间,局势两异。战如虎穴取子,不胜则亡,多是凭借武力,“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也。然而,策士却能够以口舌和智...
与儒、墨、道、法相比,纵横家的现有著述内容主要是游说的技巧,其中对自身理论的架构远没有明晰,其典籍中确实缺少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体系。然而,正如《易经》是筮书而不...
在已发现的纵横家资料中,尚没有对“纵横”概念的系统解释。民间传说鬼谷子所著《三书》中,现存的《鬼谷子》一书捭阖之术十余篇中,“纵横”概念只出现了三处,《捭阖第一》...
由上文论述可知,《神农》既非李悝所作,也非商鞅所著。那么,《神农》究竟为何人所著呢?我们以为很可能系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所作。 许行,战国时楚人,其生平已不可详考...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农、杂、小说、纵横等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施展各自的政治抱负。这其中有一个以谋略直接干预列国外交乃至影响政治的社会群体——...
孟子与农家的争辩: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文章主要驳斥农家“贤者与民并耕”的主张,论证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还驳斥了农家“市贾不贰,国中...
《战国策》这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先秦著名典籍,历来的研究不太充分,且传统的研究停留于校勘、辑佚、考辨、注释等方面。直到近十年来,《战国策》研究才在前人取得的...
《汉书.艺文志》中说,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在“可观者九家”之中,纵横家便是其中的一家,与儒、道、阴阳、法家等并列,因而说它是一个重要的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