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集》的“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开创“洛学”一派,是宋代理学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二程集》是程颢、程颐全部著作的汇集,其中“遗书”是...
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非常重要的领导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圣王之道”。《管子·法禁》: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管子认为,领...
王阳明家训, 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短短96字, 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01 勤读书,要孝悌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宋代探索中庸之...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为数不多的传世文章,以真挚、诚恳、富有见地而流传至今。从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一位贤臣对君主的谏言、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教导,也能读到一代名相对天下大...
周有光先生从1955年到1985年,30年的时间都住在两间清代建筑、年久失修的旧房子里,于是70多岁时仿《陋室铭》之意,写了一篇《新陋室铭》: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
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它是既包括基本理念、价值,又包括运用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思想体系。 “和为...
“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后来成为一个对当代人有重大意义的成语,它至少也描述了一种非常...
古人提出“明明德于天下”这一主张的主旨,是要人们将自己彰明的德性推及天下,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修其身,然后渐次齐其家、治其国,以至平天下。“明明德于天下”是古代...
清明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最早的时候,清明本是历法中的节气之一,用以指导农事,后来逐渐吸收了寒食节冷火寒食、祭扫坟墓的习俗,又吸收了上巳节踏青祈福的习俗,...
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始终贯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担当思想。周公劝诫“敬德保民”、...
《小满》 【宋代】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代】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从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
《论语》 1、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是知...
徐谓礼文书(资料图) 从2005年被盗掘出土,到2012年被武义公安机关悉数追回,再到如今被悉心珍藏,由地下重见天日已有14年之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国宝“南宋徐谓...
长久以来,西方是“分科治学”,而中国是“分派治学”。学派林立、各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界的实况。而在诸多学派中,唯儒家和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甚至可以说儒家就是教...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①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知,了解。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
洗儿习俗起源于隋唐时期。一般说来,洗儿有两个具体时间:一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一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据《新唐书》记载,唐肃宗吴皇后“生代宗,为嫡皇孙。生之三日,...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广泛适用性,应大力推广,以应对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弊病,维护世界和...
庄子(资料图) 一、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蒙人,然而这个“蒙”究竟在今天何地,一直有争论。有“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菏泽说”“山东东明说”。庄子生活在战国...
壹 司马谈(?- 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建元至元封年间,司马谈任太史令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南),著有《太史公书》,后世称《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