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鼓腹从《汉大成语大词典》看,似乎是由两个时期的事情合并起来的。其中解释: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谈到出...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了“解xiè元”。 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
过去常听老人们提起《四书》《五经》,在广州日报《国学》版中又经常提到《六经》。《五经》和《六经》有何联系和区别?《四书》和《五经》又有什么关系?应按什么顺序阅读《...
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去病传》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霍去病“从军,……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东汉服虔对此的注解是:“穿地作鞠室也。”...
“太太”一词,最早源于周朝古公亶父之贤妃“太姜”。太姜贞静柔顺,教子有方,深得世人爱戴。正是有了“太姜”这位贤内助,才奠定了周朝七八百年的王室基业。 在古代,“太太...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朝中期,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了《红楼梦》一书别名很多,如“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等,这些书名都明明...
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时赴京赶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那一年,主考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应明道和致用,反对华而不实的浮...
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南朝《文选》中《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写道:“骨肉绿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让人反其道而行之,那是非常不情愿的。但古时也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僮等,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
“香草美人”原本与女人毫无瓜葛,它的本义是喻指男人,“美人迟暮”中的美人则特指楚怀王。 其一,汉语中的“美”字,除指容貌仪表外,还指人的才德与品行。 《孟子·尽心下》...
“万死不辞”的意思是死一万次也不推辞,形容冒死效力的决心极大。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蝉曰:“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愁...
有人说,公子的“公”来自公母的公,是男子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了。公子的“公”是一个敬称,它实际上是来自公私的公。 “公”是个会意字,上面一个“八”字,表示相背;下面...
荡秋千是我国民俗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人人都会荡秋千,可是“秋千”一词究竟是怎么来的?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是指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此典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
在中国,文人总是特立独行的一群,智商和普通人没多大区别,但吃喝拉撒却都透着一股神神叨叨的劲头。从古到今,这些人从服用五石散到嗑药、抽大麻,从秦淮河畔泡姑娘到马路上...
“防微杜渐”比喻在错误或者坏事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此典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时,窦太...
唐代诗人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倾倒历代读者,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也许没有想到,几百年后,藁城大地上诞生了一位同名异姓文人——王若虚,他撰写的《...
虽已立秋,可夏天的“余威”仍在。热天出汗,这无法避免,有爱美之人便使用止汗香露、香水等以驱汗味。你可知古人的“香水”什么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贾宝玉与芳官一...
说一个聪明、有才智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时,我们会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来形容。一般情况下,它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同时使用。该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