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徐兆寿:乡土的命运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徐兆寿 参加讨论

    文/徐兆寿
    古代的大文人不管在外做多大多久的官,最终大都要回到故乡。这就是所谓叶落归根。在家乡修建一座像样的房子,面朝南山,可看云起云落,春夏秋冬,然后立德树人,教村里人读圣贤书,余出些精力修地方志,把名字写在乡野的风里,成为传说,死后把身子骨埋在先人坟下面,化为泥土。确如一片故乡的树叶。几首古诗飘落在风里。所以,古时称呼某人,总是在姓后面加其故乡名称。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王安石和汤显祖都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汤临川,顾炎武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被称为康南海,等等。一个人代表了故乡的一种气象,也成为故乡的灵魂式人物。
    
    古人的乡土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亲近自然,把握自然之道,是古人为学为人的要旨。古典诗歌的最高意趣也在于对天地之道的深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句之所以高妙就在于道出了无法言说的存在,这就是道。王维的山水诗也一样。此处无人却有人。人在干什么呢?仰望山水,学习自然,体味自然之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在写作此诗时,几乎是将自己虚空,只剩下一颗顺乎自然的心眼,而整个身心早已融于自然之中了。
    对自然的敬畏上升为一种宗教,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孔子在《礼记》中讲,帝王要出巡,首先要祭祀天地,然后对经过的山川进行祭祀。很多人说孔子是无神论者。如果是无神论者,为何要祭祀?孔子不过是存而不论矣。道教中,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山神,每片土地,也有一个土地神。有时候,山神和土地神是一个,各地都有土地祠。有了这种崇拜,人心就被道德所规训,人的行为就有了节制,一心向善,坏人也就不敢做坏事了。很多人说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度,其实是不对的。也有人说,中国古代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是不好的现象。这是近代以来拿基督教的一神论衡量中国的两种说法而已。这是真正的崇洋媚外,不说也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