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到了一种宗教崇拜的程度,为何说没就没了?我出生于1960年代末,眼睛睁开后就是一片新社会,大地上干干净净。但母亲总是对我讲,原来啊,村子的北面是一片很大的庙,里面有土地,也有佛祖,后来“破四旧”时都毁了,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一个名字,把那地方叫庙门。我总是站在那片叫庙门的土地上往四处张望,那可是一片很大很大的田野,无边的风在我耳边呼呼而过。我在心中感叹,那得是多大的一座庙啊!但说没也就没了。传统的一切,在那股破四旧的大风中消失了。 古人敬畏自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什么时候文人们老了后不回乡土了呢?是到了近代,尤其是当代。也许有人会说,古时候也是有城市的,是的,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仍然是按乡土的观念在生活。有钱人家一定要把自己的家打扮成一个山水环绕的自然之家,比如皇帝的家,比如那个有名的读书人设计的苏州园林。当然,还有虚构中的大观园。 城市,其实是人类的寄生之地。人类从草原或森林中站起来,先是在洞穴里群居,然后在大地上建立起能遮风挡雨的房子,这是一种进步。这是人与万物分离的第一步。因为政治经济生活的集中而建立起城市,这是第二次进步。但这一次便有了中心与边缘的区别,有了等级观念。这种进步过了头,就不一定是好事。它使人类忘记了自然的风物,坐在屋子里想起了心事,然后便发明了艺术与科学。本来艺术是滋养灵魂的,科学是解决身体欲望的,两者之上端坐着信仰,但后来科学越做越强,抢了艺术的很多风头,并且杀死了上帝,自己坐在了上帝的位子上,然后便发明了一种与自然相对立的城市哲学,它叫拜物教。拜物教的特征是纵情声色犬马、金钱至上,这恰恰是马克思所咒骂的资本主义,“它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鲜血”。它把大地上的一切掳掠到城市,在城市中心建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成为拜物教的象征,使所有的人都向着它下跪,向着它趋行,而使大地荒芜,田园不归。《圣经》中的巴别塔也许就是城市的象征。上帝对它很不悦,便毁了它。《圣经》上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且在谋划着如何杀死上帝的阴谋。这是多么讽刺的寓言,但我们现在就住在寓言和某种明知故犯的阴谋中,且无能为力,无法自拔。这一切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标准,城市是衡量文明的标准。 于是,这个从欧洲大地上生长、壮大的幽灵,迅速地扩张到全球,形成一种名叫现代性的狂风。古老的中国在这种狂风中被吹倒了,然后也不得已向着它而匍匐行走。这便是中国大地上城市崛起、现代性狂风暴雨的缘由。古老而宁静的田园之梦破碎了。拜物教在中国流行,形成了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其实,这种二元对立从根本上是商品哲学与大地哲学的对立,是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立,是席卷全球的欧美中心主义文化与已经边缘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