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中原雅乐:先秦礼乐文明的核心(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仁亚 参加讨论

    雅乐核心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赴鲁观乐,鲁国乐工为其演奏了《诗经》中的《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秦》、《魏》、《唐》、《陈》、《小雅》、《大雅》、《颂》等篇章,其中大部分为中原地区的礼乐。季札亦曾作了这样的评述:“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北宫文子语:“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北宫文子所说的卫诗,实为《诗经》中的《邶风·柏舟》。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已将邶、鄘、卫三地之诗,都视为卫诗了。邶、鄘、卫故址分别在今河南汤阴、卫辉一带,说明邶、鄘、卫实为一体。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们研究礼乐文化的重要文献。《王风·黍离》中描写的王,是王城的简称,故址在今河南洛阳。《郑风》为郑国礼乐表演的内容,郑在今河南新郑市;《陈风》为陈国礼乐表演的内容,陈在今河南淮阳;《匪风》为桧国礼乐表演的内容,桧的都城在今河南新密。《商颂》所反映的祭祀狂热,对祖先的虔诚崇敬,对野蛮、凶残、恐怖、威力、勇武的歌颂和夸赞,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车马坑中都可以得到验证。
    
    郑国东周遗址编钟
    《诗经》中所描写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原礼乐文化的全部内涵,表现为与礼乐文化相须为用的“乐”的四个功能。首先是祭祀,祭祀人与天、地、人鬼、物魅。如反映对祖先神灵崇拜方面的内容,当首推《商颂》。《玄鸟》、《长发》讲的是商族的起源。《那》、《烈祖》表现了商人祭祀的隆重场面与尚声的祭祀风俗。此外,《召南·采蘋》、《召南·甘棠》等诗则反映了周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崇敬心理。其次是战争,“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如《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再次是盛大宴会,如《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最后是巫术,如《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此外,《诗经》还反映了重视婚恋的主题。描写婚恋生活无疑是中原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这类诗作大量产生于《邶风》、《鄘风》、《卫风》、《郑风》中,甚至《周南》、《召南》、《王风》、《陈风》、《桧风》中也广泛存在。
    底蕴厚重
    礼乐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金石之声”的恢弘气势彰显礼仪文化的神圣庄严、贵族生活的钟鸣鼎食及社会秩序的严肃有序。《诗经》中出现的乐器不下几十种,且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俱全,充分显示了两周时期礼乐文化的繁荣与发达,其中包括:
    打击乐器:“贲鼓维镛”中的钟、贲与鼓(《大雅·灵台》),圉(《周颂·有瞽》)、柷、缶等。
    管乐器:埙和篪(《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莞(《周颂·执竞》:“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龠、箫、笙(《邶风·简兮》、《周颂·有瞽》)等。
    拨弦乐器:如琴、瑟(《周南·关雎》)等。
    此外,《诗经》中还有关于乐器配合演奏的记载,如琴瑟、钟鼓、笙簧、埙篪,这些乐器除齐奏外,彼此应和会产生更佳的音乐效果,这在后人进行雅乐编配时有深刻体会。随着种类繁多的雅乐乐器在中原大地相继出土,如平顶山魏庄编钟、洛阳西工编钟、淅川下寺墓王孙诰钟、新郑歌钟、叶县许公宁编钟、许公宁编磬、许公宁建鼓、安阳小屯虎纹特磬、舞阳贾湖骨笛、新郑陶埙等,中原雅乐文化显示出在整个礼乐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