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陈壁生在《经学的瓦解》中提出要重新认识与重建经学。他认为经乃中国文明之核心,它承载着作为常道的价值。“在经学崩溃百年之后,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重建认识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必须回到经学。” 《经学的瓦解》,陈壁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同意陈氏的观点,认为重建经学乃重建中国文化、找回中国文化的主体与价值的必须,是中国崛起之后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的必要。 但是,以我浅见,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重建。 经学被瓦解以后,对经的研究其实并没有停止,只是他们完全是按照胡适重构的体系在哲学、文学、史学等西方的学术系统运行。我们不反对这种研究,但必须指出,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学”。 关于这个问题,陈著也有一段很精彩的阐释:“在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现代学科的构建,正是建立在以中国一切典籍为‘史料’的基础之上。当经书纳入哲学、文学、历史的研究中,虽然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也必须阅读经书,但已经于经学无关。”他指出:“经的生命力不是自然呈现的,而是通过一代代经师的解经,而发展出一套价值体系。一代代经师对经书义理的发掘,构成了‘经学’。‘经’只是经文本身,而‘经学’则包括了经、注、疏。自汉代以后,每一时代经书的生命力,都体现在注疏之中。”所以他认为,“脱离了注疏的‘经书’研究不是真正的经学研究,而脱离了经书的‘注疏’研究,在现代学术分科体系中,同样几乎毫无位置。”陈氏指出了重建经学的核心问题之所在。对经典的文学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伦理学的研究等等,不能代替对经典注疏的研究,而对经与经典注疏的研究才是经学本身。 重建,除了对注疏的研究之外,还必须建立对经与注疏的再注疏。诚如陈氏所言“自汉代以后,每一时代经书的生命力,都体现在注疏之中”。今天,当我们面对新时代、新科技,如何做出与我们时代相呼应的新注疏,这应该成为重建经学的重中之重。换言之,我们必须用新的注疏赋予经书现代生命力。 “真正的国学研究,应该把国学还原为一棵生命不息、流动不止的大树。不是对这棵大树的一切做一视同仁的研究,而是主要研究它的根系与躯干,不但要研究他的各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探究它如何在流动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并不断向四面八方生长。” 诚哉斯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