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做事的命脉(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智周万物、胸怀若谷,是驰骋天下的血脉。“智周”、“若谷”四字,内含大道、大理、大德、大智之意。求大道,才济天下;知大理,通晓人及周边事物的理性;明大德,虚怀以纳万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悟大智,学知识长智慧,穷理尽性包容一切。儒家和道家提倡“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就是要将学养提升到尽知人与物之理性,做到诚意、正心、修身,以道天下。当今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难以接近事物核心本质,实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只有具备心静如水、心实则灵、心和则尚、心慧若愚这“四心”之精神,才可道智相济,慧通天下。“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对子,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做人哲理和驰骋天下的为官之道。
    (一)藏风聚气。“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不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过后,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这也正如诸葛亮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论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还是“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内涵,都是平衡。在矛盾中平衡,在前进中平衡。不仅包含着个人心理的平衡,而且还包含着内外的平衡、上下的平衡、左右的平衡、前后的平衡。平衡才能协调、平衡才能和谐、平衡才能发展、平衡才能进步。紫薇斗数命理言(紫微斗数以星宿配合十二宫的术数算命方法,是一种星相术,亦是中国传统相术中的一个分支):吉神太露起争夺之风,有势用尽,有福享尽,乃未懂收藏之道。
    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易经言:事不做尽,势不用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此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坐,就平地立,向宽处行之理。
    (二)心系苍生。“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能受国之不详,是谓天下王”《老子七十八章》。孔子和老子均认为最高尚品德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永远处下,有时处在人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最脏污的地方。推及领导者呢?就应该能够承担国家遭受屈辱和灾祸的责任,这才是社稷的主人,这才叫国家的君王。1968年,习近平同志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习近平同志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为了同时让习近平同志弟弟习远平离人民近些、再近些,习仲勋同志对习远平同志提出很严苛的要求:1975年秋天,习远平和哥哥习近平同志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习仲勋,待了没几天,习仲勋同志就撵习远平,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习仲勋同志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
    纵观习仲勋同志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习仲勋同志曾经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人所共知,在党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没整过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习仲勋同志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一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
    (三)宽厚待人。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总之,做人不要过于世故圆滑。佛理:发上等愿,心存济世,此乃大贵之内命相;结中等缘,太过热心不妥,太过则热病丛生,太冷则枯木寒岩;享下等福,惜福之义;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就是佛家所讲: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中庸的总纲。做人其心地当平,心平则世界国土皆平;其行当宽深,非宽深无以为证道之基石。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家事,我想“没整过人”应该是习仲勋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度过此生,实在是荣幸之极!其实,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记住,“胸怀天下,宽厚待人;善念善行,天必佑之”就可以了。不管你现在如何,你的未来肯定会有极大的转变,人生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诗中曾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三、道济天下、勤政修德,是载物增福的命脉。北宋文学家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其中“文起八代之衰”指得就是韩愈的学养作为胜过前八个朝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道济天下之溺”,指的是其勤政修德,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着忠君爱民、忠勇爱国精神。朱子曰“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们拥有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相反那句话叫“德不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一定符合我们付出的德行。中国历朝历代选官员,先看德行,不看学历,学历那是知识,那不是德行。日常工作中有时我们往往将外在目标看得很重,穷尽一切手段去追求,但很可能,做好日常工作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的是非抉择,才是我们人生的根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事业”。南怀瑾老先生曾这样说过:人有三个基本的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做为一个党员干部如何实现自己理想目标,我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善谋事、能担当、讲操守、立官德是一个根本条件。
    (一)善谋事,就要勤思善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天地之道,神鬼佑之!”谋,乃为政之要,成事之基,也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是思想上的先行者、探索者。“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没有思考,就没有智慧;没有思考能力的干部,就难以形成独立见解。宣传思想工作,事关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局,迫切需要我们勤思善断,科学决策,善于谋划、用心谋划、创新谋划,干好事干成事。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否则,我们就有可能丧失大好的发展机遇,在工作中步履维艰。
    (二)能担当,就要真抓实干。《尚书》、《诗经》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其位,谋其政”。做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拿着国家的俸禄,总要干成点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只有勤政,才能载福;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所以说事不避难,敢于负责,是一种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亲自上阵,带头冲锋,切实做到不在层层表态上做文章、不在层层开会上兜圈子、不在层层造声势上动脑筋,而是在克难攻坚中见成效,用敢于担当的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才能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
    (三)讲操守,就要心存敬畏。“罪莫大於多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但是,对於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的地步(“不欲以静”《老子三十七章》)。可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毛泽东主席早年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在1917年8月23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中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以物喻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面对复杂局势和各色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考验,还是要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本质。我想从政之人只要做事“心存敬畏”,牢记曾国藩终生自省的一句话:“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为政箴言,我们的事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立官德,就要三严三实。“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官德,是从政者应当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与政治操守,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道德。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如果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导致腐败。这种腐败比单纯的经济腐败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导致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道德规范。“三严三实”就是衡量官德的首要标尺。2014年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参加审议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实际上“三严三实”精神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思想与要求是一致的。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三严三实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不欲以静,天下自正”。老子认为,当官的根绝了私欲,社会就自然会风气良好。“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八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但他一生廉洁奉公,从未给自己和亲属置办过任何家产,私谋过任何特权,真正实现并承诺了“天下为公”的誓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上强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官德,不仅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建立一个高信任度社会,实现整个社会的道德安全,不使社会的道德行为或正义行为变成一件极有“风险”的行为,关键还是要通过制度约束官员的权力。道德引入官员考核,将软约束化为硬指标,就是以制度的权威性、强制力,端正官员的权力行为。同时,达到用“官德”来引导和“化育民德”的目的。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社会的道德风气才会彻底好转,人民才会团结合作,社会才会和谐进步,中国才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才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李长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