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姚鹏
    老子是中国古代颇富理想性思维的哲学家,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中华民族历史上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在这两大历史阶段中,《道德经》的研习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大力提倡。《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思想,对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借鉴意义。下文就领导者自身修养、管理技能、管理艺术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领导者要提高自身修养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意思是说我有三件宝物,长久以来一直珍藏着它们,慎重地使用它们:第一称为“慈”,第二称为“俭”,第三叫做“不敢为天下先”。“慈”即慈爱天下万物就能产生勇气。“俭”即节俭爱惜,节俭爱惜才能宽裕,做事游刃有余。“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为天下万物的首领。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要“慈”。企业领导们要慈爱下属员工,比如在感情、语言上关心下属,在物质上帮助困难职工,让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就会更加忠诚,能够拥护爱戴领导和企业,完成企业最终目标。企业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如扶持代理商、供应商等与企业一起成长;利益相关者成长起来后,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还要对社会慈爱,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对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捐助救灾、办希望小学等。
    其次,要“俭”。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个人品格。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是财富的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节俭可以提升人的品性,对人的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领导者收入高,生活比较富裕,但不能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企业内部,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节制欲望、控制弱点,带领员工养成节俭的习惯。也可以用制度形式加以提倡,培养企业员工简约、自律、谨慎等优良品质,以及机智和独创等能力。
    最后,要“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先”的人生哲学教导人们,在进取的过程中,不要妄自尊大,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虚怀若谷;要知道以退为进、功成身退的道理。《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说得好,“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能为百川之王,因其处下,不嫌细流;圣人要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戴,就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即要谦虚。谦虚是雄心大志的表现,一个怀抱雄心的人定是一个谦虚的人。谦逊待人,人际关系就和谐,员工拥戴,企业就有凝聚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领导者要提高管理技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意思是说:用正道治理国家,用奇巧的方法行军打仗,用自然无为的原则治理天下。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下面的事给我的启示。如果国家有太多政令,民多贫穷;如果人民有太多武器,国家就会混乱;如果人民有伎巧的居心,邪恶又奇怪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法令越多,盗贼越多。所以,圣人说:只要我顺应天理,人们就会自我约束,自我导化;只要我虚心恬淡,不妄动,不纵欲,人们就会自然归于清正;只要我不颁布太多政令,便民、安民,人们就会康富起来;只要我不贪慕享乐,人们自然就会归于淳朴。
    这就给企业领导者提出许多启示。“无为”的思想,要求领导者做事要尊重自然规律与法则,顺乎天性及物性,因势利导地“为”,有所作为地“为”,不要妄为,不要强为。告诫领导者在“为”之前,应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审视,可为之事就立即为之,不可为之事就坚决不为。“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能“无为”,则可以达到有效的“为”,就能达到“无不治”。该下属做的事,领导千万不能插手,若插一手,就会越权,打击下属积极性,引起关系不和。对待下属,要多听少评价,讨论结束前,不要提供参考意见,尽量让下属想办法解决。
    老子又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意思是说:“治天下应该本乎无为。治理天下得人,我看是办不到的。天下本是一种神圣的东西,不能出于强力,不能加以把持。出于强力的,必会失败,想要加以把持的,最后也终必失败。”所以我们领导管理企业是要顺乎规律,不能强于干涉。
    从老子所举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管理不可以无制度,然而制度化的管理却不是良好的管理”,制度太多,反而会约束人们的思想,不能切和人性的要求,反而不利管理。在人与制度之间,人为先,制度为后,很多时候,还要讲究“情理法”。中华文化是“有情的文化”,讲究“情、理、法”的协调一致,要求领导者顺乎员工心声,顺乎企业伦理,实行人本管理。
    老子还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意思是说:古时候,了解以“道”治国的人,不教人民斗志机巧,而教人民纯朴敦厚。这就说明,企业内部的过度竞争并不好,经常看到原本关系很好的两人因竞争而成为仇人;竞争获胜者,也往往失去许多人脉。中国人表面上中庸,但实际上“喜欢争,而且一争起来往往不择手段,多半不遵守游戏规则”,当公司人都在争的时候,公司也就快完了。所以领导者要引导员工走出“不争之争”的道路,“以让代争”,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化解恶性竞争,鼓励大家和谐相处,打造出一个和谐企业。
    上善若水——领导者要提高管理艺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意思是说:上善的人,如同水一般,水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甘心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它居处(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地(像水那样)深沉,交往(像水那样)与人亲和,说话(像水那样)诚信,为政(像水那样)条理有序,办事(像水那样)干练有能,行动(像水那样)善择时机,正因为他有水那样的不争美德,所以别人不怨尤他。
    水,质朴纯净,少私寡欲;水,宁静顺和,从善如流;水,不矜,不贪,虚怀若谷;水,处下不争,江海百谷王。老子以水的品德要求人们都要向“水”学习,水的品质很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领导者要尊重下属,对下属永远要以“您”称呼下级,别忘记说“请”字。要“善下”,把员工放在较高的位置上。要善于倾听下属心声,了解把握他们思想动态,以便能更好地与之沟通,达到有效管理。对待功劳分配上,要公平,领导不能抹杀下属的贡献,把功劳独揽于自己,这样才能负众。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说到“上德若谷”。意思是说:上等道德的人,心量广大,涵受一切,如空谷一样。这就启示我们领导者要宽厚待人。首先,要宽容员工的缺点和错误。做任何工作,难免有失误,只要员工抱着一种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哪怕出现一些差错,管理者也应以一种宽容之心去处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工作人员的自尊心,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和员工共同分析原因,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其次,还要宽容员工的优点。就是要宽容下属、同事超过你的水平,不要产生嫉妒之心,更不要打击他人,而且还要继续提拔重用他。这对领导者来说,是宽容精神的一种升华。老子还说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意思是说:圣人怀有至善的心境,常去救助别人,不放弃别人;对动物或植物,也没有毁损与轻弃的念头,这就是善人承袭古人的明德。这就启示我们领导人要善于帮助新员工成长起来,在企业内部塑造良好氛围,对新员工可以实行导师制等制度,以保护他、扶持他、发展他,即使出现错误,也要包容,不放弃教育培训。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每天上班就不会认为很痛苦,有了任务也会积极去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