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枚印章,老赵都当做艺术品来雕刻。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讲究笔画的深浅、有疏有密,构图所呈现出美感没有时间的积累,难以熟练掌握刀法,更谈不上达到艺术造诣。老赵说,30年来雕刻的印章已经数不清了,他曾经无数次刻伤手指,直到现在手上还有疤痕。 记者眼里看似完美的一枚印章,在老赵眼里却还需要反复的修改,这是老赵30年来对待每一枚印章的态度。 老赵引进了高科技设备,但相比手工雕刻的印章,老赵说,电脑雕刻出来的印章更像是商品,缺少了一种情感。 雕刻印章除了熟练的手法之外,对眼睛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老赵多年来用眼过度,导致比常人更早的出现了“老花眼”重症。 说起书法,它跟刻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手工雕刻印章,需要在磨平的印章上用毛笔写上将要雕刻的字样,这无疑对雕刻者的书法功底有着一定的考验。久而久之书法成了老赵工作的一部分,也成了他闲时唯一的爱好。 手刻印章,相信在不少人儿时的记忆里,都会有这么一段指尖上的“魔法表演”。随着时代的变迁,使用印章取款、签协议的人也渐少,拥有这门老手艺的濮阳人更是凤毛麟角。 记者所采访的赵永奇(为尊重采访对象,以下文字内姓名将用“老赵”代替),就拥有这样一项手艺,30多年来,他依旧保留着传统手工雕刻印章的工艺。一把刻刀,一把戳子,一个固定章子的木架,一张使用了30年的书桌,简简单单的几样物品,就是55岁的老赵刻章的全部工具。 白炽灯下,老赵一手紧握石章,一手攥着刻刀,小小的粉末不时溅起,刀尖在石章上流畅而稳健地滑动。大概一刻钟的工夫,一枚刻有篆体字样的石章已具雏形……(赵国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