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本有的, 还是本无的? 若认为本有,则亦为固有; 若认为本无, 则亦为固无。本无者若出现了, 则必为从无到有。这个过程被认为是生成, 还是做成? 这个有被认为是生长而有, 还是发展而有? 围绕着有无的问题我们讨论若干议题。 一 生成还是固有 近几十年来流行的一种哲学, 强调物质是固有的, 本质是固有的, 规律是固有的。这种哲学与中国古代充满智慧的老子哲学太相形见绌了。老子说“有生于无”[ 1 ] , “有无相生”[ 2 ] 。当然, 无也生于有。 老子的思想很了不起。哲学家所说过的话,常常由科学家来进一步夯实; 科学家所说过的话, 常有哲学家再去琢磨。哲学家兼为科学家的康德就提出了关于宇宙源于无的设想。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并且计算出来宇宙从无到有已经有多久了。老子关于“有生于无”的哲学思想对于宇宙来说也如此有效。 自从有了宇宙, 在宇宙中又演绎出来了无数的有, 它们也生于无, 这无数的有也生于无;然而, 它们出现之前的那个状态下的无, 那个将要生于有的无, 却是源于宇宙这个有的, 故而, 无又生于有。 固有、本有、用这些词汇来描述宇宙就已经很不恰当了, 对于宇宙产生之后再衍生出来的无数事物来说, 当然就更不恰当了。宇宙是生成的, 物质是生成的, 时间也是生成的。太阳自然也是生成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也是生成的, 我们自己和无数生命当然也是生成的。十分幸运的是地球竟有这样的生成能力, 十分美妙的是我们大体上可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能力, 十分神秘的是为什么在太阳系里生成了这样具备如此生成能力的行星。 哲学家用思想“看”到了“有生于无”,科学家用眼睛看到了“有生于无”; 哲学家用想象把握了“有生于无”, 科学家用实证获得了“有生于无”, 他们联合起来, 强有力地否定了固有论, 确立了生成论。人在深切地感受到无时, 大体上已触摸到了有; 人在深切感受到有时, 才能对无有更多的感悟。生成论可以使人对有与无的认识更趋清晰。 哲学家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宇宙之前的那个无也是一种有的观念, 而科学家还将要进一步叩问: 宇宙之前的无与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科学家的工作很艰难, 哲学家的工作很玄妙,然而, 玄妙与艰难也是相依相随的。哲学家是仰望着天空的, 科学家是立足于大地的, 然而,正是天上地下的汇合, 人类才如此聪敏。 至少, 我们现在可以认为宇宙这个有非常独特, 它成了无生于有的有, 宇宙作为有而在,为宇宙之中的无数事物由无到有而成为在, 宇宙中演绎了无数的有之在与无之在。这一演绎的进程只有用以亿为单位的年月来叙说, 然而,人的思想可以让他“看”到如此漫长的时间隧道, 看到长长的一个生成链。 宇宙作为“物质宇宙”, 它生成了无数的天体以及天体上的无数物质; 人作为“精神宇宙”, 它生成了无数的文化以及文化中承载的无数情意。 现在, 我们也可以认为在宇宙中特别晚生的人, 它作为无来自有, 也非常独特, 它成了精神世界的“宇宙”。自从有了人之在, 它便成了许多从无到有的无之所依。自从有了人, 便有了艺术、文学、逻辑、法律、政治、哲学,尤其从此有了历史。人不仅生成了, 而且写下了自己的历史, 还为其他许许多多事物写下历史。人类自己数百万年的历史,写下来就艰难万分, 然而, 人类还在不停地探索有机世界、无机世界的历史, 探求比自己年长很多很多的事物的历史, 包括宇宙史、地球史、海洋史,还包括已经灭绝了很久很久的动植物的历史,包括某些早就变迁而无踪影的生态史 人类是如此无私, 它不仅要把自己从哪里来弄得清清楚楚, 而且要把与它同处于一个宇宙的其他事物从哪里来也弄清楚, 甚至要把宇宙从哪里来这样宏大的问题弄清楚。这应当使得固有论这样的哲学不再容易生存下去, 它作为一种古怪的生成应当是走到了尽头。 二 人, “精神宇宙”的生成 人不只是作为“精神宇宙”而生成了无数精神产品, 它还与物质宇宙联合, 生成了这个星球上星罗棋布的灿烂辉煌, 万里长城、金字塔、卢浮宫⋯⋯无数的飞机、轮船和车辆, 无数的道路、桥梁和港湾, 无数的学校、教堂和公园, 它们已非一般之物质。“精神宇宙”与“物质宇宙”联手缔造了、生成了无穷无尽的美妙。 恩格斯说: “随同人, 我们进入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 即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态的历史。但是这部历史对它们来说是被创造出来的, 如果说它们也参加了创造, 那也是无意识的。相反的,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 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预见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 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越加符合。”[ 3 ] 恩格斯的这段话是十分有意义的。除了人之外, 无论是动物、植物, 还是矿物, 它们都有一部历史, 一部“起源和发展到今天这样状态的历史”, 有些还没能“发展到今天”而昨天就逝去了, 那就是从起源到发展到昨天那个状态的历史。这个历史与人的历史的差别在哪里呢? 11它们无意地走过了自己的历史; 21人则是有意地创造了历史, “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31当然, 也只有人才为自己写下了历史, 也唯有人才能为其他事物撰写历史。 研究人的特性, 研究人与动物(“狭义的动物”) 之间的实质性区别, 这一切都在于研究人自身。这种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中占有至高的地位。这也是所有真正的哲学家所必然让自己担当的使命。因为, 真正的哲学家视哲学为人的哲学。 在我们引用的恩格斯的那段话中, 关于历史的论述包含了生成论的思想, 只是说人的生成与动物的生成有别, 在这段话中还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 预先、预定、人能预见、人能预定。人还能预想, 恩格斯在随后还有一段论述: “连最没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离开理论自然科学也寸步难行; 但是在这样的理论自然科学中, 我们往往不得不运用还不完全清楚的数量去进行计算, 并且总是用思想的彻底性去补救有缺陷的知识”[ 4 ] 。人可以在数据还不完全充分的时候继续前行而不停止思想, 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推测、预判, 人的思想的彻底性就表现在这里。 人的独特就在于, 它能够预想、预判、预见、预料、预测、预计, 亦即, 人能预设。人有一把“内在的尺度”, 并处处“运用于象”[ 5 ] 。这是动物界所没有的。这把“内在的尺度”常常就是人预设的工具。 人在动工修建一座大厦之前就已经为之绘下了图纸; 在一座桥梁架起之前就已设计好了;在一架飞机制造出来之前就可预先造出一个模型; 人不仅知道适时播种, 还能够改良品种以期获得更好的收成; 一位木匠在做出一张桌子之前就已在脑子里有了桌子的蓝图 鸟儿也能筑出精致的鸟巢, 蜜蜂也能造出合乎某种极值原理的六面体蜂房, 花儿可以长得十分对称和美妙, 但是, 它们都是本能的,非预想、预构、预设的。燕子世世代代衔泥筑窝, 蜘蛛世世代代吐丝织网, 都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 6 ]进行。 人不只是预设性地进行物质生产, 预设性地进行精神生产, 还预设性地展开组织行为,还可以预设制度运行, 可以设计行政机构, 可以设计政治制度, 可以设计今天和未来 人还能为自己进行人生设计。越是自由的社会, 人进行这种设计的空间越大, 越对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越能富于想象、富有远见,并为后代也作出许多的预想。 大自然赋予了人以意识, 同时, 大自然在人身上也“获得了自我意识”[ 7 ] 。人为大自然骄傲, 大自然亦以人为骄傲。大自然因为人而真正醒来了, 大自然已经不只是会呼吸, 大自然能思考了。人是如此的独特, 它能预设了。一切都不是生成的吗? 但人在某些事物生成之前就可预设, 人在人世间开创了可预设的先河,从此, 这个新的“宇宙”即“精神宇宙”里不再只有生成, 而是增添了一幅格外的图景: 预设与生成可以同行了。 三 预设意味着什么? 我们大致提到了人能预设, 并且, 预设十分广泛地存在着。我们还进一步作如下的论述: 1. 预设在行为中。 这种情况最容易被看到, 预设几乎存在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中, 存在于一切工程设计中,无论是农业工程、工业工程、军事工程、硬工程、软工程, 人都有预设。 实际上, 人有潜意识, 人常有处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情形, 因而也有无意识的行为, 人也有本能。此中, 一般并没有预设。并且, 人的无意识(亦乃意识) 在整个意识活动中占有极高的比例, 所以, 无预设的状态也常存在, 行为之中并非皆有预设。 这也可进一步说明, 人越是处在有意识之下, 越是自觉地意识着, 才越能进入预设状态。有意识的人在有意识地调动自己意识的时候,就会有有效的预设。 2. 预设在思维中。 思维在意识中占有特别的位置, 思维是预设的主要依靠。然而, 思维本身的活动也可被预设。 这不仅表现为可安排思维在何时何地展开,还可让思维如何去展开。由于预设, 人可锤炼自己, 按照预定的目标去锤炼自己、修养自己、提升自己, 其中便包括了可锤炼自己的思维,有意地朝着特定的方向去改善自己的思维结构与品质。 智慧的希腊人在两千多年前兴出了一个几何作图的规定, 即不让使用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这就是一种预设。由于这项预设, 就阻止了思维对直观的依赖, 让思维在更纯粹的形式之下进行。全世界的人都认同这一预设, 实际的效果则是促成了许多学习者智慧的发展。 欧几里德所作的五条假设, 让几何学运行了两千多年, 并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那个五条之中的第五条预设竟然让人们不停地思索了两千年而不得其解, 直到19世纪, 这个谜底才打开, 但它所打开的是一座标志着思维的伟大胜利的丰碑, 并且, 它作为思维的一座丰碑预先为许多科学成果(包括相对论) 的涌现作好了准备。 3. 预设在无意中。 预设以有意识为前提, 然而, 很多的预期成果能够带来人们更多的预期, 而这些更多的预期有时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亚里士多德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辩证法, 后来由黑格尔所充实、完善。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可能没有料到他创立的辩证法竟然给了后来世世代代的无数人以理智与聪慧。这个历史是如此清晰地告诉今天的学校, 教给学生以辩证法, 就是预设了他们未来的理智与聪慧。亚里士多德无意的预设可以引导人们今天有意的预设, 乃至于哈佛大学在自己理念中就有“吾爱亚里士多德”, 当然, 哈佛之所爱在真理,其中就有辩证法。 做未来学的学者们, 肯定是有意识地在预想未来。未来学是为预设而预想的, 也是人的思想的彻底性的表现之一。而哲学可能是人的“思维的彻底性” (恩格斯语) 的最有力的证明。哲学不是未来学, 但哲学可以走向十分遥远的未来, 非功利的哲学因非功利而预设了预想不到的功利。哲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有嗜好,它也特别能滋生无意的预设, 一种人类最有意的活动埋伏着最无意的衍生物。“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 8 ] , 爱好哲学的民族也是爱好智慧的民族, 并且, 历史可以证明, 爱好哲学的民族也是爱好繁荣昌盛的民族。这个无意的历史, 可以告诉当今的人们, 有意地靠近哲学, 竭力地发展哲学, 就预设了未来的繁荣昌盛。人们可以把期望寄托在哲学身上, 这是一种最有远见的预设。但哲学本身不是被预设出来的, 真正的哲学是自由的产物, 越是自由越有哲学, 反之, 便越没有哲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