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之 《论语》第一篇《学而》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中国传统士人和现代很多学习传统经典的儿童首先要读到的句子。“习”在《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会意字。 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意是出生之雏鸟不断的重复学习飞翔。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注释说:“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中又引程子说,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这就明确说的是前面的学必须还有靠后面的习不断的实践而行之。中国的学问更注重的是体贴到身上去,变化气质,所以我更倾向于“习以成人”的说法。 那如何才能“习以成人”呢?通过什么方法“习以成人”呢?怎样才达到孔子所说的“成人”的标准呢?虽然孔子在《论语·为政》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感觉成人的标准很有次第,但这都是很大的问题,很难说的清楚和明白。我比较看重的是《论语·子罕》中的这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个智仁勇可是三达德啊,《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境界很高,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出生之雏鸟不断的重复学习飞翔(资料图 图源网络) 首先谈的是“不惑”,正如梁启超先生在给学生的演讲中说道的那样:“怎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判断力的确很难把握,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在关键点上,比一般人有足够的远见卓识,故能在困苦之际仍能坚定不移。回到梁启超先生的话,看他怎么说养成判断力。他认为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须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 这里说到好几个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常识。对于前现代的中国来说,“常识”的确很重要。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就不一样了?感觉现在我们是不是常识太多了?几乎人手一机,关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信息量爆棚,海量的知识应接不暇,睡觉之前必瞅一眼。但我们的判断力就比古人高明了吗?拥有如此多的信息和知识,我们决策的能力就提高了吗?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就说明了,判断力并不在于信息和知识的多少,当然没有信息和知识也是万万不行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接着梁启超先生的话说的是,不要愚昧,要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论语》里面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讲的就要学会这种边学边思考的方法。 “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梁启超先生最后还讲到一个职业的问题。因为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必然有一份谋生的工作,以安身立命。在人情世故和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总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衡量和判断,故“不惑”在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通常想起现在大学生的毕业之际为工作焦虑的愁容,之所以他们如此焦虑,就是因为总是很“迷惑”,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何方?梁启超先生说“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所以选择一份职业,你首先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能怎样把分内的工作做好?”、“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我想沉静下来,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焦虑”和“迷惑”自然会慢慢减少的。 做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成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要做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成人”,这还是第一步。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吃饭的技术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所以他呼吁年轻人“诸君啊!醒醒吧!养定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