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朝天子】“西湖” 徐再思
“朝天子”,另名为《思越人》,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双调46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但五代孙光宪、张泌、虔戾等有51字之《思越人》;宋贺铸有55字之《思越人》。 徐再思,字德可,嘉兴(今属浙江)人,号甜斋。生卒不详,《录鬼簿》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张可久字)同时”。张可久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元世祖至元二年(1280)以后。他的散曲【双调·蟾宫曲·钱子云赴都】“今日阳关,明日秦淮”句,既云“赴都”,又点明“秦淮”,其创作时间已是明初。以此推算其卒年疑在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以后。经历亦不详,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等。从这些仅有的历史记录来看,徐再思一生只是个地位不高的吏职,但却很有才华和文名。 他一生的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也说是“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句,均可证实他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徐再思今存散曲小令103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今人任讷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贯云石自号“酸斋”),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写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史之作。其写情之作深沉娟秀,善于学习民间歌谣的表现手法,立意颇新,能于俗中见雅,如【蟾宫曲·春情】写一害相思的女子“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的情态,运用了散曲中连环句、韵字复用等形式特点,颇能尽其情致。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卷下评“红指甲”、“佳人钉履”曰:“《钉鞋》云‘金莲脱瓣’,《红指甲》云‘落花飞上’云云,语语俊,字字绝,真可压倒群英,奚止为一时之冠。”【双调·蟾宫曲】“赠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及“春情”二首,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他的某些咏史之作,则常在短短的一曲中总揽兴亡,高度概括,能引起人们深思。但在感叹人生时,总不免带着一种伤感悲凉的情绪,这大概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他的写景作品以【喜春来·皋亭晚泊】、【水仙子·惠山泉】、【水仙子·夜雨】为佳,意境高远而奇巧,可以看出他工于炼字造句的特色。【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来描绘凄婉的羁旅之情,细腻动人。 徐再思虽与贯云石齐名,但两人的生活经历及作品风格并不相同,徐比贯云石辈份晚些,成就及影响亦不如贯云石,风格也不尽相同,贯云石以豪爽俊逸为主,徐再思却以清丽工巧见长。善于学习俗谣俚曲,擅长白描手法,抒情深细,对仗工整,风格清新秀丽。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桂林秋月”. 【双调·朝天子·西湖】是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的作品。作者还有首同名不同调的小令【双调·蟾宫曲·西湖】也是咏歌西湖的:“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今日重来,莺嫌花老,燕怪春悭。听越女鸾箫象板,恼司空雾鬓云环。道院弹关,酒会诗坛,万古西湖,天上人间。”两者的时间距离在十年以上,后者写于作者“皓首苍颜”的晚年,甚至是元亡之后。但对西湖的赞美始终如一,只是怀念更深,多了一些沧桑之感。前者则是棉满怀情愫,多方位、多角度描写和讴歌杭州西湖美景:时时美、处处美,山美水美、人物美。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开头“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总览西湖之春,写出了武林胜境韶光好趁、春色满眼的诱人景象,是为西湖定调,也是位这首小令定调。西湖以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和外湖。“无处是无春处”句,用两个“无”字,来强化一个春到西湖,生机盎然的总印象。接下来两句“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作为上两句的补充,具体写出春满西湖的景象。前一句说西湖山水像图画那样美丽。作者又一次重复使用程度副词,用三个“真”字加以强调,三个“真”字皆是实指:山是真山,水是真水,画图也是真的图画。但三个“真”字连用,就在前两个“真”的后后一个“真”之间画上等号,告诉人们西湖山水简直就像图画一样美。这比“西湖处处入画图”、“西湖是画中仙境”等描述句更富有表达技巧,也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在结构上也与上句的两个“无”字形成呼应,使语言呈现出一种故意重复用字的规律美。。下句“一片玲珑玉”是总括西湖之澄澈明净,犹如玲珑剔透的美玉。作者强调是“一片”,而不是“一块”。这种量词用法上的故意舛错,却更能表现西湖整体澄碧的廓大风貌,也可就作者在这些副词、量词上都是很讲究、极为精巧的。另外此句与上句“真山真水真画图”在结构和表达上也有所不同:上句是双起,兼有山和水;此句是专写水,是单承。亦可见句式上也是很讲究的。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两句也是对首句总览西湖之美进行具体的补充。如果说“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是针对西湖的山水之美发出赞叹。那么“宜酒宜诗,宜晴宜雨”是从气候落笔,无论是晴日雨天,西湖的迷人风景无时无处不撩人心动都能勾起人们的游兴。面对晴日的潋滟湖光和雨天的空濛山色,都能发人酒兴,牵惹诗魂。其中“宜晴宜雨”是对苏轼咏歌西湖的名句“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化用,由于自然贴切,使人不觉其是在用典。 “销金窝,锦绣窟”,是比喻西湖一代的富裕和繁华,像《红楼梦》夸说的是个“烟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前者是形容其地挥金如土,后者是形容其富贵繁华。“销金窝”也是当时杭州人赠给西湖的雅号,据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载:“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大贾豪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日靡金钱,靡有纪极。故杭有‘销金窝儿’之号”这两句极写西湖的繁盛富裕,含无限感慨,其中有赞叹,也有思索。但似不及柳永在《望海潮》中的相关描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不仅没有柳永描述的具体形象,也不及柳永的格调。 结尾两句,由物质的富有过渡到人物的杰出。“老苏”指苏东坡。悲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在隔开的湖水之间,有修筑六座桥梁由北向南,分别命名为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这六桥掩映在垂柳之中,既让湖水相通,又增加湖上景致。自古便有民谣云:“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十里长堤跨六桥,一株杨柳一株桃。”堤岸两侧,便种桃柳,这即小令中所说的“杨柳堤”。这条堤被后人称为“苏堤”。南宋时,“苏堤春晓”即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近代又称之为“苏堤春晓”皆被列入钱塘十景为西湖著名的十景之一。更何况,苏轼更以其诗作宣传和增添的西湖之美,像“湖光潋滟晴偏,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让西湖无时无刻不美传遍天下。“老逋”指林逋,字君复,钱塘人,隐居于西湖之侧的孤山内,终身不仕亦不娶,种梅养鹤,被称为“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葬于孤山之下。即小令中所说的“梅花墓”。苏轼、林逋皆是有名的高人雅士,诗人在小令中用此历史人物来衬托西湖不仅富裕繁华,而且格调高雅。但是,西湖相关的名人不少,其中格调高雅的人物也不止林逋、苏轼二位,譬如白居易,也做过杭州太守,也写过一些有名的赞美西湖的诗句,如《钱塘湖春行》等。但徐再思在这首小令中为何偏偏只提及苏轼和林逋二人?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苏轼对西湖的贡献最大。西湖之所以由一个西湖变成两个西湖(里湖与外湖)更加美丽,从此杜绝水患,苏轼的功劳最大。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对杭州的功绩,在苏堤南端与南山路相交汇处设立“苏东坡纪念馆”,介绍苏轼在杭贡献,就是证明。白居易虽然也在杭州做过太守,也为杭州百姓作过许多好事,但从西湖来说,贡献没有苏轼大。西湖的白堤并不是白居易主持修的,也不是以白居易名字命名的,此堤在白居易之前就有,原名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就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至于林逋在徐再思心目中不仅是同道:也是终身不仕、隐居于西湖,二是是作为品格高洁的典型。因为小令的容量有限,不可能一一类举,所以就以苏轼和林逋作为与西湖有关的杰出人物的代表。另外,从全曲的布局和结构来来:曲的前半部分写西湖是一片玉,后半部分就是具体写西湖的两个珠:苏堤和孤山。有全景也有局部,写轮廓也写细部;由物质上的富裕繁华,也有人物上的格调高雅,整个西湖之美就包揽无余了。 从写法上看,此曲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笔简淡而又粗豪,多以全景和远景出之,不弄小巧,使画面具有淋漓酣畅之美,即使写具体景观,也以写意笔法为之,点到即止,全是远眺式的。在风格上,此曲一反《朝天子》曲牌“感叹伤悲”的传统,变为粗豪酣畅,颇有创造性。 里湖,外湖,一片玲珑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