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这样一个你争我夺的社会里,老子主张事事退让,不与人争。 老子看到,一切事物在弱小时,生机勃勃,一旦发展壮大,就离死不远了:“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的情形一样,我国在春秋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鬼神。春秋时代,在弱肉强食的争夺中,先进的人们看到,相信鬼神,只能导致灭亡;要在争夺中取胜,只有依靠自...
庄子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他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和功名事业,毫不动心。他的个性,和当时的功利社会距离很远,所说的话,人家也不欣赏。所以他只好用寓言,把思想表达出来。...
达,就是明白;明白了就豁达,想得开。在处世方面,庄子幻想着绝对的自由,逍遥自在。对待生死,庄子主张豁达,不必因生而乐,以死为苦。 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死,首先要弄清...
是非颠倒的世界使庄子觉得没有什么道理好讲。老子还认为这世界有大小、高低的差别,美丑、善恶的对立;庄子则认为,这样的对立并不存在,或者说,没有意义。 比如说,人们都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先秦时期谁的文章最好?苏轼和鲁迅会...
庄子以“八字”养生 1.少私:庄子认为私是百症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其安,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庄子认为,只有心底无私,才能胸怀...
达,就是明白;明白了就豁达,想得开。在处世方面,庄子幻想着绝对的自由,逍遥自在。对待生死,庄子主张豁达,不必因生而乐,以死为苦。 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死,首先要弄清...
水是柔弱的,却拥有强大的力量。在老子眼中,水就是智慧的化身。 老子是智慧的哲人,他吸收了很多前人的经验,甚至包括一些地方俚语谚语。在他的书中,我们还能看到他引用他人...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周博学多才,“著书十余万言”。司马迁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虽然庄周的文章洋洋洒洒,“大抵率寓言也”,但在流传至今的《庄子》...
(1)宋钘、尹文 宋钘又称宋牼、宋荣子,大约生活于战国中期,稍早于庄子,和孟子约略同时。他和尹文的详细情况今天已无法知道,著作也没流传下来,但战国时代的不少著作都提到他...
帛书老子《道德经》中有一章中说:“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
一般认为,脍炙人口的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郁离子》,是刘基对蒙元王朝彻底失望、隐居青田故里而著。《郁离子》作为刘基为天下后世“立言”的不朽名著,其创作动机与学理体...
《黄老帛书》说,在最初时候,没有万物,一切都混同为一;也没有明暗,好像是一无所有的虚空。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但它有个统一而不变的东西,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鸟得...
《淮南子》又叫《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和他的一些门客共同完成的著作。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堂叔,比刘彻大20多岁。《淮南子》大约是在汉景帝时完成的。...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无为”是道的体现。但“无为”的含义,未见有明确的解释,我们初步的体会如下: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
语言问题与哲学问题关系密切。20世纪西方哲学,就有著名的“语言学转向”。我国先秦时代,有不少关于语言的探讨,而论述最系统深入、影响最深远的当推《庄子》。论析《庄子》...
老子以前,中国古代就有一部书,叫《易经》。《易经》是部占 卜书,它包括卦、卦辞和爻辞。它用一、一两种符号,或三个或六个组成一组,叫做卦。最初有八卦,后来发展为六十四...
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公元前110年),崇信黄老,他评论当时流行的儒家、法家、阴阳家、墨家、名家的学说,认为它们各有长短,只有道家最好。为此...
一、大气做人 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可以概括为: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