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大学毕业生落户升级版新政包括率先出台最低年薪标准 中新网武汉10月12日电(记者徐金波)凭毕业证就可落户、购房租房可“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导标准出台……武汉市11日晚...
“三试不第”当师爷终成晚清股肱臣弃科举写就名作从医后美名远播 多次“复读”名人不乏落榜生 自科举开考以来,能在金榜上寻得一席之地可是相当不容易,绝对是佼佼者才能入选。...
中新网兰州9月24日电(记者徐雪)“打造高校思政新平台”——全国校园院线建设研讨会,23日在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期间举行,来自文艺界、学术界、投资界的专家学者和...
清代江南省(后来分出江苏、安徽两省)考举人的那一级考试,也就是江南乡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而且固定在逢子、午、卯、酉的年份。考试的时间,一般是在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发...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孩子几岁入学?学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怎么考试?如何评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有哪些手段? 古代孩子上学晚小学也分“快慢班” 现在...
河北省河间市文保部门工作人员19日在二十里铺清真寺内,发现一块长约1.5米、宽约1米的木质匾额,上书“惟精惟一”四个金色大字,浑厚质朴,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署名在匾额...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马海燕)“我们知道苏轼最有名的是词,却不知道他其实诗写得最多,达到2700多首,词只有300多首。此外,他还写了600多首题跋。”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12日给...
“弹性离校”: 为何家长拍手称快老师那边却遭遇“红灯” 单建华 9月4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版刊登一名基层教师的文章《基层教师为何反对“弹性离校”》。作为家长的我认为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已记载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春秋时期的孔子更留下了“有教无类”等至理名言……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备...
我国最早的新式大学堂是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初名“北洋西学学堂”,是清政府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于1895年10月奏请光绪皇帝批准设立的,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旧址,...
一门课,六个院士,二十年 每年秋天,当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梧桐叶开始飘落,6位院士会从天南地北的会议中抽离,陆续回到一方不大的讲台上。 台下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这些大一...
“体育老师有事”渐成历史 记者梁璇 “106种、10012件”,因亲手发明制作体育教具而全国知名的农村体育老师毕首金,上个月终于迎来“破万”时刻,学校需求量最大的健身球成了他制...
下周五即8月1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对外开放。它位于夫子庙江南贡院的遗址上,明清时期,那里一度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20644间号舍仍挤不下众多赶考的江南才子,考试竞争程...
“民国热”持续不退,提起民国时期的教育,似乎总是那么令人神往。其实,民国时期的教育,也是由多方面组成的,比如,考试制度就是民国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曾鼐)孝友世家、名儒硕辅、崇本堂……50幅镶裱在木框玻璃内的匾额拓片,与朱红色拱门、花色琉璃牌坊交相辉映。27日,中国古代匾额科举拓片展在北京国...
中新网沈阳9月26日电(记者朱明宇)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大学生阅读推广高峰论坛,于26日在辽宁省会沈阳举行。 26日上午,中国...
51岁农民和女儿一起考大学!被同一院系录取 32岁“年龄差”让父女俩成为校园佳话,女儿赞老爸“很酷,是最好的榜样” 一身休闲西服搭配花格衬衫,为彭相虎平添了几分年轻的气息...
“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正门处的八个大字道出了这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的高规格。鼎盛时期这里有建筑3万余间,考试号舍20644间,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超过...
扬州曾作南宋临时首都 ——法国谢和耐谈蒙古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关注社会日常生活,并将其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不是仅仅关心政权的更迭、王朝的替换,这是现代西方史...
本文摘自:《游遍天下》2005年第11期,作者:张春耘,原题:《中国第一进士村》 千年古村走马塘,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一个经历过千年科举制度的古村,一个崇尚“学而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