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中国科技史家们认为,“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之丰富,实为世界第一,约有5、6百种之多”。然而,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
四幅过洋牵星图,载于《武备志》。1、2、3、4依次是:锡兰山回苏门答腊图、龙涎岛往锡兰山图、古德里忽鲁漠斯图和忽鲁漠斯回古里图。 此为图一 四幅过洋牵星图,载于《武备志》...
南宋陈元靓在他所撰的《事林广记》中,也介绍了当时民间曾经流行的有关指南针的两种装置形式,就是木刻的指南鱼和木刻的指南龟。木刻指南鱼是把一块天然磁石塞进木鱼腹里,让...
军事家使用火药以后,就又利用抛石机来发射火药。郑瑶用的火炮,就是拿火药包装在抛石机上,用火点着,向敌人抛过去的。因此《九国志》把这种打法称为“发机飞火”。 这种火炮...
三、“层摇罗” 至元,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曾还至东非的汪大渊所撰《岛夷志略》载: 层摇罗国居大食之西南,崖无林,地多淳,田瘠穀少,故多种薯以代粮食。每每贩于其地者,若...
但是用发展双季稻的方式来弥补由于肥水条件欠佳所致的产量低下,势必引起更大的肥水问题,因为双季稻对于肥水的需要量要远远大于单季稻,而双季稻产量之所以不高的原因之一在...
其一,对儒家经典中动植物知识的引述。比如,《齐民要术种瓠第十五》有:“《卫诗》曰:匏有苦叶。毛云:匏谓之瓠。《诗义疏》云:匏叶,少时可以为羹,又可淹煮,极美;故云...
钢片指南鱼发明不久,人们拿一根钢针,放在磁铁上磨,使钢针变成磁针。这种经过人工传磁的钢针,可以说是正式的指南针了。 北宋时候有个著名的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在自然科...
二、私营畜牧业的发展 在汉唐时期河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私营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只是国民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这一时期该区除个别牧主有较大规模养殖外,大都...
关于磁石的吸铁性 磁石有一个区别于别种矿石的显而易见的特性,就是它的吸铁性。磁石吸铁性的发现年代很早,它同静电学里的“琥珀拾芥”现象一起,通常被古代人联系起来比喻事...
17世纪西方青铜火炮细节图 新华网消息,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
注释: [15]同上注,同页。[1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世界地理知识(非洲部分)》,北京,1982年,第229页。 [17]应为Zambeze。 [18]《郑和宝船的东非航程》,第180页。 [19]陈佳荣、谢方...
中肯两国考古工作者在曼布鲁伊发掘现场并肩工作。北京大学考古队提供 明永乐十二年,郑和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第四次远航西洋。史载,此行船队到达了今天东非海岸肯尼亚...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游牧民族大量内迁,因此人们通常认为,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严重摧残,农业生产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注:如李剑农先生认为:...
一 圩田,这是两宋时盛行于江淮、钱塘江流域的一种水利田。其修筑办法大抵是把低洼的土地或沼泽、陂塘、湖泊、河道、河边沙地等用堤围起来,辟为农田(其中多数是新辟田),以防...
5占城稻对宋代双季稻的影响 再生双季稻多是在原来的一季晚稻的基础上,由于雨水调适,重新抽茎结实,不需要特别的品种,与占城稻的关系不大;间作稻,在早稻的行间种上晚稻,虽...
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甬道旁的塞石。塞石是为防后人盗墓而设置的。 这是一组盗墓贼进入墓中遭到袭击的示意图。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
伏羲四时八节太极图(简图) 河图洛书 去年,我在《西安晚报》文化纵横版发表《太极图探源》一文后,一些正在探索或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就提出了问题:太极图上的示意符号文字是如何...
一、导言 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受明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去几万人,几十条大船。这是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组成的最大的远洋船队。...
梁启超作《郑和传》,以《明史》本传“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为根据,认为当时航海利器发达,因有“吾读此文,而叹我大国民之气魄,洵非他族所能几也”的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