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 [古代农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4) 2018-01-14

    《说文》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之中和,故谓之禾。” 崔shí@⑧曰:“二月三月,可种植禾。” 在《齐民要术》中,已把粟、黍、稷、春大豆、小豆、大麦、...

  • [古代发明] 千年活字印刷史略:字母活字应用也肇始于中国人 2018-01-14

    印刷术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国的中古时期,文教浸盛,科技发达,在隋唐之际就发明、应用了雕版印刷,这一重要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

  • [古代发明] 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3) 2018-01-14

    关于磁石的吸铁性 磁石有一个区别于别种矿石的显而易见的特性,就是它的吸铁性。磁石吸铁性的发现年代很早,它同静电学里的“琥珀拾芥”现象一起,通常被古代人联系起来比喻事...

  • [古代航海] 郑和下西洋航海图考(2) 2018-01-14

    四、郑和航海图内容之概述 本图为一平面图,呈长带状,纷歧错纵之航路,蜿蜒曲折之海岸,均绘成平行,不计方向,只用曲线由右向左引申表示之。沿途诸岛屿、山脉、庙舍、树木等...

  • [古代农业] 红水河稻作文化(4) 2018-01-14

    (1)寻找并驯化野生稻 在(布洛陀造方唱本》(11)第二章中记叙了在原始社会,人类繁衍,人口增多,人们开始造田造地和种植谷粮的情况。在尚未有稻种的时候,布洛陀叫人们到山上、...

  • [古代农业] 宋代的双季稻 (2) 2018-01-14

    2再生双季稻 再生稻是水稻收获(或败收)之后,其茎基部的休眠芽萌发抽穗结实。宋人诗中所谓“田收长稻孙”[9]的诗句就是对此种现象的描述。再生稻最初是一种自然现象,后来被人...

  • [古代航海] 试论郑和宝船(5) 2018-01-14

    五、结语 在结束本文时,我们对于郑和宝船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明史·郑和传》所记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概指体型最大的船舶,与有关文献颇相符合。其长宽比值...

  • [古代发明] 古人如何避暑:中国古代也有“冰箱”(1) 2018-01-14

    这款掐丝珐琅“冰箱”是乾隆年制的比较精致的一款。 古时候,天气再热,不能热了天子。于是,宫殿里有了最初的“机器”。这种设备,采用的是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

  • [古代发明] 科学巨星:郭守敬(1) 2018-01-14

    沿着北二环路行驶,总能在新街口附近望见一个小小的碑亭,多年以来,始终未曾走近,也从未了解过其中的故事和历史。查了资料,才知这里便是北京老人口中的汇通祠。当然,老人...

  • [古代发明] 谁最早发明了公厕?花样百出的卫生间革命(3) 2018-01-14

    据说戴安娜曾借卫生间泄愤 所有欧洲人对于解手和厕所的措词都尽量含蓄,以至于各地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一套称呼厕所的谦词。甚至连开放的法国人也有丰富的厕所代名词,...

  • [古代航海] 明代大闽江口区域海洋发展探析(1) 2018-01-14

    明初,朝廷实行积极的海洋政策,驻扎在大闽江口区域的卫所将士以及民间航海技术人员为确保郑和下西洋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化年间,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福州成为专通琉球...

  • [古代农业] 红水河稻作文化(5) 2018-01-14

    栽培稻的发明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问题,是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有多种观点。关于栽培稻的发明。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二是...

  • [古代农业] 北魏时期的水旱灾害及其防治(4) 2018-01-14

    数年之中则谷积而民足矣。”这种积储而备灾害的设想是中国古代备荒思想具体体现。史称“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时有水旱,不为灾也。”[1]说明孝文帝的实...

  • [古代发明] 古人如何避暑:中国古代也有“冰箱”(2) 2018-01-14

    旧时送冰者 皇帝是这样子,大臣自然趋之若鹜。唐代的高官显贵,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设施,规模自然比不得皇家。但也巧妙得很。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官吏设置的一种...

  • [古代航海]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1) 2018-01-14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及结束的原因一样,是郑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据《明史·郑和传》载,郑和七下西洋所经国家与地区如下: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

  • [古代发明] 科学巨星:郭守敬(2) 2018-01-14

    踱进汇通祠入口处的牌坊,顺山拾级而上即能看到御碑亭。亭内是乾隆的御制诗碑。这座诗碑是清乾隆26年(1761年)重修汇通祠时所立。碑阳为乾隆御制的《汇通祠诗》:潴蓄长流济大通,...

  • [古代发明] 谁最早发明了公厕?花样百出的卫生间革命(4) 2018-01-14

    欧洲人曾视洗澡为洪水猛兽 中世纪时洗澡是调情必经步骤 古罗马时代,洗澡曾是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的一大生活乐趣。尤其是上流社会贵族,每天浸浴成为必需的仪式,更有一些嬉水皇帝...

  • [古代航海] 明代大闽江口区域海洋发展探析(2) 2018-01-14

    二、成化后通琉球的朝贡贸易港口 成化八年(1472),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泉州通琉球的使命终结。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后,福州成为专通琉球的朝贡贸易口岸,福州港也因此再度兴起。...

  • [古代农业] 红水河稻作文化(6) 2018-01-14

    犁是用动力牵引的耕地农机具,也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工具。从我国考古发现看,石犁一般用石板打制成三角形的犁铧,上面凿钻圆孔,以便固定在木柄即犁架上使用。但由于木...

  • [古代农业] 论唐宋时期圩田的三种形态(1) 2018-01-14

    ——以太湖流域的圩田为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学术界对于唐宋时期的圩田的种种争论是由于江淮、浙西、浙东这些不同地区的圩田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之故。浙东的圩田,又称湖田...

  • 首页
  • 上一页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下一页
  • 末页
  • 1302592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