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为了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古人读书孜孜不倦,留下了许多读书故事。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于文学、思想、教育上皆有很大的成就。韩愈是唐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家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的教育思想,对教师的任务、教师的...
纵观古今,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于读书。现今通讯发达,信息灵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古人却没有这样的便利,因此好的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思、问、习...
做学问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也就是说,独立思考的能力必不可少。另外,所谓学问,不但要学还要问,问分多种,其中便有一种为“不耻下问”。独立思考与不耻下问的能力...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 曾国藩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学问,良好的学问是政治、生活之反思与引导,因此,学风与世风是紧密相连的,学风正,则世风正。古人之为学本就是为政。倘若我们深入探索古人的为学之...
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是古人学习的两大特点,这样的品格让中国的学问家创造了十分优秀且高级的文化的成果。做学问贵在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孔子是中华民族之圣人,后人顶礼膜拜都不为过。孔子后人延绵,是为孔氏。孔氏,是中国历史上家学最深厚的家族之一。而其家学延续时间之长,则无人可以超越了。 孔氏家学,源自...
朱熹 循序渐进是一条非常好的进学之道,古人读书十分讲究循序渐进。理学家朱熹曾经讲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
《学记》的教学思想让我大开眼界。其中“道而弗牵”的观念最让我难以忘怀。读完《学记》,我回味良久,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中国...
越是黑暗混乱的时代,越需要一流的学问。稷下学宫正是战国时代思想之中心。每一个读书人,都应当来到稷下学宫,感受时代之风华。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
诸葛亮像 要学到最好的学问,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是中国学者所遵循的原则。古人是怎么“老老实实”地学习的呢?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连通到立身、持家、治国之大道,是立国之本。从个人方面说,教育对个人的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记》是一篇记述古人教学方法...
雍和宫 国子监 国子监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又是官府名,因为国子监是官方的学校。近200年前,晋武帝在位时,始立国子学,并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在北齐的时...
《学记》是中国古代阐述教育与教学理论的一篇文章,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我深入读后,感觉获益匪浅,那个解决我平时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学记》不愧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
十八学士图 传统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学识丰富、才华横溢的学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人很懂得如何学习,每个时代有自己的学问,有自己的学者。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先贤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魂宝,这些经典之作,历久不衰,万古常新。它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润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田,...
太学 教育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没有教育的民族也就没有了希望。而行教育的载体有很多,譬如书本、学校等。从规模与性质上讲,古代的学校有许多种,譬如太学,就是中央官学之...
《三字经》中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也很早就听说过“学,然后知不足”的说法,但从来深入了解其含义,直到读到《学记》篇,我才茅塞顿开,原来这些话里...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朵奇葩,虽未在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却一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法家的教育思想史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历来重视社会教育,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