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当代儒学中的原教旨主义 刘清平 一段时间以来,儒学的宗教性成为学界讨论的一项热门话题。 虽然还没就此最后定论,一个准宗教性的现象却在悄然兴起。 因为当代儒学终于也迎来...
殷海光晚年的思想转向及其文化意蕴 郭齐勇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殷海光先生(1919-1969)是本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自由主义斗士,风骨嶙峋的知识分子,一位充满着道德热情和道德...
孔子的思想体系※ 韩 星 1、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 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最起码有三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是孔子有没有思想体系?二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
早期儒学的“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 梁涛 孔子创立的儒学形态如何,是当前儒学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学术界一般用“子学”和“经学”对儒学作阶段性划分,认...
宋元时期佛儒交融思想探微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华佛学学报第五期 1992.07 出版 宋元时期从佛教方面倡佛儒交融之最著名者当推天台宗山外派代表人物孤山智圆。智圆自号中庸...
《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序 杨国荣 自休谟以来,以存在为沉思对象的形而上学往往一再受到各种形式的诘难;实证主义思潮兴起后,形而上学在哲学领域似乎容身更...
传统:具体而又普遍 ——论典籍诠释的方法,兼与刘清平、穆南珂先生商榷 丁为祥 2002年2月,刘清平先生以《美德还是腐败?》(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以下简称“刘文”,只注...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 陈应年 著 一、百年以前西方哲学理论翻译大潮初起 1.严复——西方哲学翻译的伟大先行者 19世纪末,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家...
继承“五四”,发展儒学 杜维明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虽然是近年来在海内外知识界争议性很大的课题,但环绕着“儒学的现代命运”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进行反思却是...
“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 王中江 关键词:原意 对象 虚心 先见 客观性 方法论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内容摘要: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之后,它就与传统解...
后儒家论纲: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 刘清平 内容提要: 出于在现代化背景下弘扬儒家文化传统的意图,本文提出一种“后儒家”的理论构想,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和“新...
在“境界”与“权利”的错落处 黄克剑 按语: 近日于网上再次读到杜维明先生发于《读书》1989年第6期的《继承五四发展儒学》一文,这篇文字是对我就其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之...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 ——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刘述先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对话之中,柯恩一薛波(Dan Cohn-Sherbok)的文章提到,美国犹太神学家鲁宾斯坦(Richard Rub...
论后现代主义的策略和后果 李幼蒸 ( 本文首发于哲学研究,2002年4月号 ) 二十年来有关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资讯已大量引进中国,学界对其内容已有相当的了解。本文拟从背景、动机...
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i] 张祥龙 中国古代思想要获得新的生机,离不开与西方的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但是,就如同当年从印度和中、西亚这个“西方”源源而来的众多思...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下) 陈应年 陈兆福 著 一、建国初期的西方哲学翻译(1949年10月—1955年)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与西方世界处于尖锐的政治对立之中。在外国...
从“贞元之际”到“旧邦新命”——写在冯友兰先生全集出版之际 陈 来 来源:《中华读书报》 河南人民出版社新编《三松堂全集》近来出版,这是冯学研究的要事和喜讯。宗璞先生建...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张祥龙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
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与儒学的融合和困境 【韩】 宋荣培 可以说,利玛窦的《天主实义》(1603年 北京)是东西思想互相适应而成的杰作。根据利玛窦的说法,基督教所追求的道理也是...
葛瑞汉生平 著作和论文目录 转自:Confucius2000。按语:以下资料由葛瑞汉先生的《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一书的译者程德祥先生提供。 葛瑞汉生平简介 葛瑞汉 ( An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