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 [其它] 恰当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是恰当对待中国现代史与中国到何处去的问题 2017-12-09

    [标 题] 恰当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是恰当对待中国现代史与中国到何处去的问题 [作 者] 田辰山 [阅读全文]...

  • [其它] “实践智慧”在古希腊哲学和儒家哲学的不同表征 2017-12-09

    实践智慧(phronesis)乃是根源于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概念。实践智慧的本意是强调德性实践中理智考虑、理性慎思的作用,是应对具体情境的理智能力。然而亚里士多德...

  • [其它] 简帛《五行》篇与孟子之学 2017-12-09

    作者:常森 《五行》篇重见天日之后,其与孟子之学的关系最受学界关注,涌现了一批富有创见的著论。但不应讳言,现有成果存在诸多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之弊,有的甚至表现出一定...

  • [其它] 先秦儒家天人观辨正——从郭店竹简谈起 2017-12-09

    作者:梁涛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之分到战国末期才由荀子提出。在儒家内部,孟子讲道德天,主张...

  • [其它] 世界儒学——世界文化新秩序建构中的儒学自我变革 2017-12-09

    世界儒学 世界文化新秩序建构中的儒学自我变革 黄玉顺 (原载《孔学堂》杂志(中英文)2015年第4期) [ 摘要 ] 世界儒学不是现成既有的儒学,而是经过变革的儒学。这涉及对儒学的...

  • [其它] “性质美”: 荀子人性论辩诬 2017-12-09

    提 要: 牟宗三先生尝言:荀子之学,历来无善解。自汉以降,无善解的现象一直绵延至今。当下学术界大多将荀子人性学说概括为性恶论,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无善解案例。本文从...

  • [其它] 儒学是君子之学 2017-12-09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开创了以文化教养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之路。这种文明之路的内核是以仁爱为基础的和平之路。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

  • [其它] 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论先秦诸子与六经的关系 2017-12-09

    作者:张立文 明诸子各家思想与六经的关系,而明地域文化、职业文化、传统礼乐文化对诸子各家思想建构的孕育和形成的作用,便可进而探赜诸子各家为什么以六经为依傍诠释经典文...

  • [其它] 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解释学的三个转向 2017-12-09

    作者:林忠军 中国古代是否有解释学,这一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如果用现代西方解释学的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西方式的专门的解释著作,因而充其量只能划归...

  • [其它] 比较:作为存在——关于“中西比较”的反思 2017-12-09

    比较:作为存在 关于中西比较的反思 黄玉顺 (原载《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2期) 【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例,通过对百年来中西比较的反思,揭示流俗...

  • [其它] 孔子美学的潜体系 2017-12-09

    作者:邓承奇 孔子既无美学论文,又无美学专著,他有关美学的见解,均是只言片语。所以,未曾有人讲他有什么美学体系。前几年,我通过写《孔子与中国美学》一书(1995年齐鲁书...

  • [其它] 张立文:日用儒学的“四融合” 2017-12-09

    儒学不仅是形而上之学,而且是形而下之学,两者融突和合,相得益彰,但儒学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是其形而下日用之学,儒学的生命是在于日用,儒学的发展在于日用,它的生命也...

  • [其它] 张立文:日用儒学与国民精神 2017-12-09

    儒学不仅是形而上之学,而且是形而下之学,两者融突和合,相得益彰,但儒学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是其形而下日用之学,儒学的生命是在于日用,儒学的发展在于日用,它的生命也...

  • [其它] 张岂之:先秦哲学关于“天道”与“人道”问题 2017-12-09

    一、问题的提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古代哲学有深厚的理论思维,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关于天道与人道的研究,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所谓天...

  • [其它] “子在川上”之后——论经典世界中的情感体验 2017-12-09

    作者:曾海军 一、贯注情感的经典世界 《论语》作为一种经典文本,其语录体的记载方式使得文本中带有浓厚的生活经验的色彩。如果把文本中的某些观念置于其间具体的生活经验背...

  • [其它] 美国汉学家安靖如: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崛起” 2017-12-09

    【编者按】安靖如(StephenC.Angle)是美国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University)哲学系教授、著名汉学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和当代新儒学研究,著有《当代儒家政治哲学...

  • [其它] 韦政通:原始的儒家修养是人格创造 2017-12-09

    扮演学者、思想家、知识分子三种角色 回顾过往的岁月,韦政通的人生经历跟他同辈的老学人一样,带有20世纪深刻的时代印记,他出身苏南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时他没有按照父亲的...

  • [其它]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2017-12-09

    作者:程建功 《易传》七种十篇的作者及形成时代,宋以前毫无疑议,均认为是孔子所作,自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对《系辞传》为孔子所作提出质疑后,清代崔述的《洙泗考信录》不...

  • [其它] 孔子“闻道”说新解 2017-12-09

    作者:李景林 孔子把闻道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论语里仁》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就表明了这一点。深入探讨此章的思想义理,对于理解孔子的人格和学说精神,有着重要的意...

  • [其它] 张岂之:儒学系认识民族特性的重要途径 2017-12-09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主要代表 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有一个重要特色:保留了氏族血缘传统。它反映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

  • 首页
  • 上一页
  • 618
  • 619
  • 620
  • 621
  • 622
  • 623
  • 624
  • 625
  • 626
  • 627
  • 628
  • 下一页
  • 末页
  • 69513890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