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 黄小琴 摘要: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中西文化的流向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传...
义务乎?幸福乎?爱乎?——康德、孔子和休谟的对话 王 锟 一般地,伦理学有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的分际,康德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休谟常被人们看作功利主义和现代情感...
中国古文字中的:视角、概念、逻辑和时态【1】 ——以“事”的文字结构解析为例的古希腊哲学相关比较 刘 涛 内容提要 :认识世界的视角是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方法论逻辑演绎...
也谈孔子反对“樊迟学稼” 乐爱国 言及先秦儒家与科技的关系,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约瑟在该著作的“导言”中说:“我...
《孔子诗论》与孔子《诗》学思想的新阐释 张玖青 曹建国 摘要 :孔子的《诗》学思想,前人有详备的论述,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发现为我们重新批评孔子《诗》学思想提供了契机。...
儒家论“乐” 蒙培元 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情感哲学,它很重视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既有美学问题,又有哲学和宗教问题,但儒家并没有形成象西方那样的美学,只能说是一种美学或...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 乐爱国 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非常重视道家、道教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道家对自然界的推...
再论孔孟儒学滋生腐败的负面效应 ——兼答郭齐勇、杨泽波、丁为祥诸先生 刘清平 拙文《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发表后...
从徐复观看儒学对当代政治观念的反应 陈少明 儒学是一套从人生信念、社会理想以至政治原则都有全面安排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塑造了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但其功能也为其所投...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 ——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刘述先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对话之中,柯恩一薛波(Dan Cohn-Sherbok)的文章提到,美国犹太神学家鲁宾斯坦(Richard Rub...
良知三题——读史札记 曾敏之 一 从一篇文章中抄下这么一段话:“西方现代观念中,‘知识分子’和徒具文凭的‘识字分子’,有很大的分野:知识分子也者,不向现成观念屈膝,有...
敬畏天命与生态伦理——孔丘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任俊华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是公认的儒家鼻祖,被世人称为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最早阐述...
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郭齐勇 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
段正元道德思想精义 韩星 一、前 言 在中国现代史上,段正元是至今鲜为人知的一代真儒,名符其实的“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就笔者所见的今人编的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思想...
“亲亲为大”是“腐败”?抑或“血亲伦理”? ——评刘清平关于儒家“仁爱”精神“无根”的论点 龚建平 引言 三年前,曾读到刘清平君发表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文章《儒家伦理:...
无根的仁爱——论孔孟儒学的深度悖论 刘清平 [摘 要] 孔子和孟子始终把普遍性的仁爱视为儒家思潮的崇高理想,但由于他们不仅赋予特殊性的血缘亲情以唯一本根的意义、而且赋予它...
“事亲为大”不是“腐败”?抑或不是“血亲情理”? ——评龚建平关于儒家“仁爱”精神“有根”的论点 刘清平 龚建平在《“亲亲为大”是“腐败”?抑或“血亲伦理”?——评刘...
“儒家与生态”讨论会现场录音实录(一) 第一场 (蒙培元先生主持) 发起人按语 “儒家与生态”讨论会于2002年8月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小型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哲学...
“儒家与生态”讨论会现场录音实录(三) 第二场 (郑家栋先生主持) 郑家栋: 会议下面的内容是两个单元的自由发言,上午、下午各有一个。 前面汤先生、杜先生的主题发言已经...
金律、银律、铜律和铁律 赵敦华 来源:中国学术城 中国古代伦理现在还有没有意义?对这个问题,肯定者言之凿凿,否定者嗤嗤以鼻。如果说这不是一个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的问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