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看西方文明的优点多,看中华文明的缺点多;而现在西方文明暴露的弊端引起一系列世界性危机,使中华传统潜在的精华得以展现,当此之时,更多地关注中华文明的优点及其...
内容提要: 以往对于儒学史的研究大多是在时间一维的线性思维模式下展开的。无论是“三期说”,还是“四期说”,所强调的都是儒学义理间的“连续性”。笔者在此提出了“中断性...
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 赵汀阳 摘要:分析了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并且试图证明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相似而优于霍布斯假定,主要在于,荀子相信初始冲突是在...
段正元道德思想精义 韩星 一、前 言 在中国现代史上,段正元是至今鲜为人知的一代真儒,名符其实的“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就笔者所见的今人编的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思想...
从徐复观看儒学对当代政治观念的反应 陈少明 儒学是一套从人生信念、社会理想以至政治原则都有全面安排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塑造了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但其功能也为其所投...
《周易》与龙 ——以《乾》卦为视点之探析 邓小伟 内容提要: 龙这种神异的动物的存在,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一种绵延了至少七、八千年的特殊现象。《周易》是一部用文字记载...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 陈应年 著 一、百年以前西方哲学理论翻译大潮初起 1.严复——西方哲学翻译的伟大先行者 19世纪末,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家...
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 ——儒家诠释学刍议 黄俊杰 一、引 言 在东亚研究的诸多领域中,东亚儒学史的比较研究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课题。学界前辈过去对东亚儒学比较研究已提...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张祥龙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M. Heidegger, 1889-1976)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
李泽厚学术思想概说 于传勤 一 李泽厚是以美学名家的。1956年他发表《论美感、美和艺术》一文,在当时的美学讨论中引起重大反响。他认为美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社会性,强调美是...
圆教与圆善:牟宗三哲学的核心思想 景海峰 “圆教”与“圆善”无疑是牟宗三哲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牟复杂而深邃的宏大思想系统的最终指向和最...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李慎之 陈寅恪先生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中国伟大的史学家,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即使某些极...
二程先生「辟佛说」合议 张永□ (一) 序 言 在我国儒家思传统中,辟斥「异端」,不仅由来己久,甚且 视作儒者之天职,非此不足为圣人之徒也。「异端」一语源於孔 子,孔子曰:「...
从“贞元之际”到“旧邦新命”——写在冯友兰先生全集出版之际 陈 来 来源:《中华读书报》 河南人民出版社新编《三松堂全集》近来出版,这是冯学研究的要事和喜讯。宗璞先生建...
易学人物 林忠军 孟喜 孟喜,生于汉昭、宣帝之时,约公元前90-前年前后,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其父孟卿善治《礼》、《春秋》,后世所传《后氏礼》、《疏氏...
近五年来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郭齐勇 1993年至199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的儒学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研究机构、人员不断地增加,研究者的心态更加健康,视域更加宽广,研究...
二程先生「辟佛说」合议 张永□ (一) 序 言 在我国儒家思传统中,辟斥「异端」,不仅由来己久,甚且 视作儒者之天职,非此不足为圣人之徒也。「异端」一语源於孔 子,孔子曰:「...
从智圆思想看佛法与儒学之交涉 刘贵杰 新竹师范学院教授 佛教的思想与文化 印顺导师八秩晋六寿庆论文集 一、前言 智圆乃宋代天台宗山外派义学名僧,幼时出家,年二十 一受习儒学...
佛教哲学与中国当代哲学 李 观 明 内容提要:印度佛教哲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哲学发生了冲突、融汇。宋明以后,儒释道三家哲学融通,使中国哲学达到了顶峰。近代中国哲学屡...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讨 ——心性体认本位的中国生死学与生死智慧 傅伟勋 (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下辑) 印度佛教移植中土之後,长期间曾与代表中国思想文化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