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和评述汉代以降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总体上,我们会由衷地感到,学者们对先秦儒学的研究无不从经学的角度切入和展开,思想家们无不通过注解或者阐述六经的方式著书立...
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 政治 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 哲学 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
内容提要 :本文对先秦儒墨两家在“爱”、“利”、“命”、“天”诸观念上的微妙差异一一作了考辨,从价值取向上探讨了这两种“俱道尧舜”的学说何以会在根本的义理处判若泾渭...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号召世界各国努力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
当代儒学话语——无论是叙事还是论辩,基本上循着两个路数:一是历史的,重其发展脉络、迁延历程;二是观念的,往往拣金弃沙,只把握根本的传统。前者多为治历史学者所取,处...
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文化为精神之事物,故其继承与创新乃表现为一生命连续性中的日新日化。反省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化状况,我们常常感到,其中“求实”的精神与“创新”...
一、面对时局,发人深省:知病 从国内来说,百年的反传统思潮使我们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在某些方面不仅是失去了信仰,而且达到了自卑自虐的程度。比如,孔子被评为世界文...
( 苏文帅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院 710063 ) 【内容摘要】 在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在今几十年争论颇多,先秦儒家思想展现了中国哲学之精华,也充分证实了中国哲学存在的真实性和确...
〔一〕序论 世界是自在自为,自是自有的存在,而人做为高等灵智生物,自也有他对世界的追寻与诠释,此种追寻与诠释当然有其价值,但是究极来说,此种对世界真实相的追寻与诠释...
[摘要]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它的终极至上性,即与天道相联系的"圣"的境界,另一个是它的经世致用性,即与人道相联系的"凡"的现实。前者是最高的理想,后者是...
[摘 要] 儒学所关注、关怀、讨论的问题向有广泛性和深刻性。儒学在宇宙领域、人类生活领域以及人类生活领域内的思想精神领域这三大构成上享有它广泛而深刻的“世界性”(普遍性...
核心人物: 郭齐,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年从事《儒藏》编纂工作,将为儒学博士主讲“儒学思想研究”。 核心价值: 儒学要在今天重回淑世济人之路,发挥...
——现代新儒家学者文艺美学思想评析 吴 锋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 摘要: “尽善尽美”是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现代新儒家学者在建构自己的文艺美学思想的...
儒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在经历了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的四个形态的发展后,遭到“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反孔、军阀以及地方封建势力的“尊孔...
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非常重视道家、道教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
伴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儒家思想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所谓“回归”,是反思,是回味,是恢复记忆,是再到祖宗的怀里吸吮民族的营养丰富的乳汁;现在这种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摘 要:儒家诚信观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均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儒家诚信观的内涵释读、价值评判和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
一、緒論:從現代人的感情苦惱說起 若要問現代生活的本質是什麼,須從現代人普遍的苦惱是什麼問起。而答案顯然,就是生命感情不得安頓、不得舒暢的困惱。 我們不妨試看看各輔...
《论语》是本纪念册 《论语》在过去是《十三经》之一,被视为是记载圣人行迹的 经典 。其实就《论语》的原始意义而言,它应该是本纪念册,是孔子去世后弟子(包括再传弟子)为...
美籍华人学者余英时先生在其《美国华侨与中国文化》一文中写到:“文化的力量大于国家的力量”。“文化是超越政治的有效保证”。“对中国人而言,文化才是第一序的观念,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