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八章) 五、中国文化中之伦理道德与宗教精神 对于中国文化,好多年来之中国与世界人士有一普遍流行的看法,即以中国文化是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而不重人对神之宗教...
从邹恒甫事件、何志毅事件到张维迎事件,不到一年间,曾经被海内外视为中国人文精神圣地的北大,被搞得声名狼藉,斯文扫地。一时间,重寻北大使命、重建北大精神的呼声在民间...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今本《孔子家语》作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和汉孔安国后序。 元马端临《...
(九至十二章) 九、中国文化之发展与民主建国 至关于民主建国之问题,我们上已说过,中国文化历史中缺乏西方近代之民主制度之建立,中国过去历史中除早期之贵族封建政治外,...
摘要: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70岁的孔子从政治转向文化,潜心于《春秋》的编纂等多项文化事业;通过传统文化的整理与提炼,孔子完成...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由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共同署名,发表于1958年香港《民主评论》与《再生》杂志元旦号,是现代新儒家(此处指狭义的)阐述其思想文...
本文尝试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谈论“儒教”对于儒家及中华文化可能产生的危害何在?(2)如果要讲儒教,那么此“教”的独特之处何在?(3)有没有必要“重建儒教”?(4)如...
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指出,“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
从先秦儒学的一般线索来看,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性善说”,以及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成为今人熟悉的儒家人性论的三个典范。...
台湾学界在1980年代提出“文化中国”,意谓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传统上存在着一致性。因此,台湾学界对于大陆近二十多年的中国哲学研究比较关注。在194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谈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和维系中国人精神的基础儒家思想的问题。先简单地说一下“儒”的源头与儒学的流变。 一、 “ 儒 ” 的源头与儒学的流变 孔...
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论 (提要) 弓 克 纵观中外历史,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求稳定,必寻其根;求富强,必固其本;求久远,必浚其源。 对一个民族来说,最有生命...
国学,见于周代,其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国学”一词,出于《周礼·周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与之相似的还有《周礼·周官·大司乐》:“掌成均之...
实事求是地说,在儒学的现代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主流。中国人在现代接受马克思主义,使它与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和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结构性的中国化...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人道主义”何以能成为儒家“仁学”与自由主义对话的基础? 寻求儒家“仁学”与自由主义对话的可能性,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现代危机之时寻找自...
儒学发展到宋初,已经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种种危机。这主要表现在儒学本身的僵化衰颓以及佛道之学的挑战这两个方面。 面对思想界的这种状况,宋初许多儒者清醒地认识到,佛道的基...
不忍人之心:一种对生命的哲学诉求 ——孟子哲学对生命伦理的启示 路 强 生命伦理是一个同时具有现实性和超越性的问题域,因为,它一方面必须面对现实的、鲜活的生命,对关于生...
当代儒学话语——无论是叙事还是论辩,基本上循着两个路数:一是历史的,重其发展脉络、迁延历程;二是观念的,往往拣金弃沙,只把握根本的传统。前者多为治历史学者所取,处...
[ 内容提要 ]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儒家知行观、民本观、和谐观、德治观、社会理想等几个方面重要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生根、...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 摘 要] 思想家孔子说的“以直报怨”、“直在其中”的“直”,到底是什么意思?留给了人们千年不休的争论。本文认为,“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