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修养学说特别强调“修”与“养”,并形成了一整套“主敬涵养”的修养方法论。中国传统修身哲学的“敬”,乃是一种敬仰、敬畏、敬重,诚如古人所言“战战兢兢、如临深...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关于处世之道的内容。刘歆指出,人际交往是“人道之本始,纪纲之大要”,有人际交往就会思考如何交往,因而古代众多思想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
义利之辨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议题,孔子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儒家义利观确定了基调。孟子踵其后,面对梁惠王富国强兵的期望,毫不客气地给对方碰了一个钉子:“王何...
提起应试教育,不能不联想到中国的科举。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
辩证法在古希腊哲学中,被称作诡辩术。辩证法,在科学上的称谓是相对论。《道德经》的第一章,讲的是“道可道,非常道”,明显是论述变化时永恒的。老子的辩证法,主要体现在...
《论语·为政》篇载孔子之言:“攻乎异端,斯害也已。”①自汉代开始,以此章“异端”为核心的诠释甚多。大体而言,历代歧解,均以如何看待“异端”为核心;以“正统”为基准...
张栻儒学建构的问题意识主要有三:一是如何回应佛老思想的挑战;二是如何救治当时儒林内部所出现的空谈心性而不务实际的弊病;三是如何在世衰道微、内外交困的严峻社会局势下...
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法是用来建立和保持秩序的。中国西周时代有位史伯说得好:“和实生物”。这“物”,指的是万事万物,“法”当然在内。“和实生物”也包含“和实生法”...
《春秋》是春秋时期新出现的历史散文文体,记事上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总共二百四十二年,全文一万六千多字。它按照某年、某月、某...
孔子门下弟子号称三千人,其实,这三千人当中,绝大部分是几年也见不到孔子本人一面的外围人员,慕孔子之名当个记名弟子,好比是当今社会上常见的“追星族”一群。真正有造诣...
201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视察孔子研究院,饶有兴趣地拿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所著的两部书,说要带回去仔细看看:一部是《论语诠解》,一部是《孔子家语通解...
名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在先秦时期,名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传输思想学问与学术,名家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物的状况)关系的符号、工具、载体为中心的相互传播、表达、...
现代汉语中的字词,往往都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也经历了转化与变迁。有些语汇的“转型”,转来转去似也无伤大雅,变来变去应无参差大碍。比如,管你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真三不朽者”——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作为一代名臣,他严以修身、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作为一代名儒,他提出...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一定非常熟悉,后来它的另一种形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贞观君臣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选人先要识人,识人是一门学问。识人得首先读懂人心,读懂人心的善恶、读懂人心的舍得、读懂人心的公道、读懂人心的信仰。 中国很早就有了关于如何识人的理论书籍,如《易经》...
古代艺术门类中,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中国哲学关系十分深厚,如一般认为道家的自然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有长久的影响。在绘画艺术形式上,唐代出现的水墨画,其“黑白世界”,既...
孔子能带给我们很多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实际上是大多数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只是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思考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人生道路的每一步都包含着一个人对自己人...
古人总爱把自己的心情融入雨中,再引雨入诗,于是借雨的细腻传微妙的心绪,而雨心、雨趣、雨境又升华了文诗的意趣。雨寄托着情感,承载着情愫,浅吟低唱着人生的境遇,演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