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国学学会,较具规模的有三个。 一个是日本中国学会,它成立于1949年10月,在上野的学士院召开了成立大会。它包含文学、语言学、哲学三大部分,现在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这个...
摘要: 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来看,杜维明认为儒家传统中具有以学做人为核心的启蒙精神。对人的深度反思和学做人是儒家传统能够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也是东亚式现代性的灵根。体现东亚...
在美国,哈佛大学是第一家设置中国学的学校,也是最早开办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哈佛的当代中国研究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其学术成果颇为丰厚。 哈佛大学网...
欧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EPC)是欧盟的一个重要智库,成立于1997年1月,由欧洲著名律师和政治家斯坦利克罗希克,欧盟委员会首届秘书、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EUI)创始主席马...
在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中,杜维明可算是一位领军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对儒学有独到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学究式的教授,而是一位公众型的知识分子。在解读儒学方面,他不同于大...
在欧洲各国和欧盟的政治过程中,活跃着大量专业人士,他们作为专家个人或技术官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但是知识界最主要的参政渠道之一还是通过思想库对政...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成立于1962年,是德国从事汉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在国际汉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其汉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汉语教科书、古文书、通俗文化、当代音乐等。该...
法国是欧洲汉学研究的重镇,法国汉学研究所(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简称 L'IHEC)是重镇中的重镇。它不仅在法国非常知名,在海外从事汉学研究的许多学者中也拥有非常高的知...
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远东语言文学系中国研究项目的创建。20世纪50年代是研究中心发展的重要阶段,1951年成立的远东研究跨学科委员会后来被重组并更名为东...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一个由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美籍华裔精英组成的组织,其总部在纽约,在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和香港设有分部。该组织于1990年由著名美籍华裔贝聿铭、马友友...
沈大伟,英文原名David L. Shambaugh,现为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科学和国际关系教授。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研究当代中国事务、美中关系、国际政治和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权威。 沈大伟教授有...
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是华盛顿自由派智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美国民主党领导委员会的政策机构,名称是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2003年在约翰波德斯塔(John D. P...
魏斐德生前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总校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主席、...
傅高义(Ezra F. Vogel),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教授,曾担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义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特拉华市。1950年毕业...
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市中心区65大街东125号一栋典雅的红砖楼里,推开大门,迎面就是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中式花园。协进社由中国知名学者胡适和他在哥伦比...
一、进讲杜佑《通典》的理由 1931年1月26日,著名的东亚史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在宫中新年仪式之一的御讲书开始之仪举行时,为昭和天皇进讲了唐代宰相杜佑在《通典》卷四十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在60年的历程中,该研究所逐渐成为闻名世界的跨学科东亚研究中心,也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和当代中国研究基地之一。...
内容提要 本文对身处异域的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作分析论述,指出她的研究视角的独特之处,特别在于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差异对比和文学中的性别研究方面,...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CBDB)是一个在线的关联性数据库,截至2008年7月,该数据库共收录约40000人的传记资料,这些人物主要出自7-14世纪。它不仅是人物传记的一种参...
耶鲁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The China Law Center, Yale University)成立于1999年,承担了教学与研究,促进与中国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的任务。中心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加深美国对中国的法律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