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学家。1916年12月21日 诞生于美国麻州波士顿东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4年哈佛大学深造,1938年毕业。1940年哈佛教育学院求学并获硕士学位。...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是当今德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他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论文《论杜牧的抒情诗》获哲学博士学位,并以此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在拿到博士...
唐君毅被认为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心通九境。 12月上旬,以唐君毅思想与当代世界为题的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为了了解唐君毅这位相对陌生的海外新儒家,本...
弗吉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建于1975年。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为全校对东亚感兴趣的师生提供一个学术研讨的论坛。它实际是由来自不同学科的教职员工联合成立的,在弗吉尼亚大学中的一...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学院东亚语言及文学系是整个美国最大的此类研究的院系。它不仅有中文、日文的语言或文学学士学位课程;还有文学、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的课...
在当代的外国汉学家中,学问做得大的为数不少,但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中国文化里,痴心追慕中华古典文化精神及其生活方式的,可谓寥若晨星。而他,无疑是一个杰...
当我们走进著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时,会被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大照片所惊讶。这是一个清代官员打扮的中年人,头上顶戴花翎,身着官服,足蹬皂靴,清癯的脸上生着一双睿智的眼睛。他...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新加坡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的中文系和南洋大学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创办于1953年(当时仍属于马来亚大学),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
偶然在尘封的台湾杂志《光华》(1990年2月号)中,发现介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博士(Dr.Robert H van Gulik,1910-1967)的三篇文章。作者王家凤专访高罗佩遗族,根据他们提供的材料写成,内容较传闻翔...
在加州大学东亚研究学院中,中国研究中心是最大也是最具活力的机构。在福特基金会和加州政府的赞助下,它于1957年创立。该中心的任务是配合并支持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中关于当代中...
1991年9月14日,美国知名中国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因心脏病发作溘然长逝。费正清毕生致力于东亚尤其是中国研究,致力于发展美国的中国学,推动世界的中国学建设,留下了丰富...
浅井加叶子去世了。是脑梗塞突然去世的。她丈夫浅井正先生2003年1月20日的来信这样说。随信寄来了2002年9月1日发行的《东海日中关系学会新闻》(浅井加叶子事务局长追悼号),上面刊登...
记者:金先生,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沈从文? 金介甫(以下简称金):1972年开始研究,我有个哈佛大学老师,他推荐了沈从文的《边城》。这位教授也是个历史学家,觉得沈从文描写上世纪3...
在当代欧美文化研究和社会历史研究领域,近几年来,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1940-)的名字格外引人瞩目,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近十多年来的全球化研究和后殖民理论批评中尤为活跃,同时也因为...
洛克菲勒基金会这个名字在我国知名度甚高。事实上和大多数美国的基金会一样,洛氏基金会的钱绝大部分是花在国内,不过其遍及全球的事业也很庞大,中国在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从...
在哈佛的时候,想就哈佛写一本书。为此,采访过哈佛的教授、学生,在哈佛档案馆搜集过材料。甚至与王永江教授讨论过书的框架。时光飞逝,想做的事情只是断断续续写了几个人物的侧记...
最近,俄联邦科学院通讯院士李福清被我国教育部授予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这是授予国外最为杰出的汉语教育工作者和汉语语言文化研究者的专门奖项。李福清是俄罗斯第一位获此殊荣...
[提要] 尽管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的著史风格是基本肯定的,但也不乏批评乃至指摘的声音。在这些形形色色以至迥然相异的品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不同史家对史学性质的不同认知,而且也...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
中国思想史研究是史华慈中国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所撰写的代表作有《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YanFuand theWest),哈佛大学1964年出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