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利玛窦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
珍藏于天一阁的明代科举录,记载着相当于省试、全国考试及殿试中的主考官官衔姓名、考题、上榜名单次序、优秀策论文章等。 位于慈城的原慈溪县校士馆。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
贡院旧景 在甘肃贡院建成前,甘肃的文人士子们要到陕西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包括今天的甘肃、宁夏全境、青海的河湟地区以及新疆的乌鲁木齐、哈密一带的书生们长途跛涉、风...
图为科举考试场景 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物质文明领域主要是四大发明;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国对西方最大的贡献是科举制。这个观点首先是由西方人在19世纪提出来的。 科举,英文...
古代人是如何参加高考的呢?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
展览中展出的戒尺 展览中展出的旧时科举和私塾教育相关墨迹 状元卷什么模样?古代私塾里的戒尺有多厚?科举考试中的准考证是什么形式?这些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私塾教育的...
科举图 科举已成历史,但科举又不仅仅是历史。科举对中国文化教育、社会习俗和心理思维的深刻烙印在现代社会还经常若隐若现。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最终于1905年9月被正式废止,但在...
洪秀全本来并不叫洪秀全,而是叫洪火秀、洪仁坤,这个全字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当然,按他本人的说法是天安的),足见对这个字十分喜欢,十分满意。 之所以如此中意这个全字,是因为这是...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两晋时,朝廷已对所举孝廉、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时期...
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科举制度曾经延续了1300多年,为我们许多人所熟知。这一制度留下了许多实物印证,匾额就是其中的一种。在高碑店地区,有一座专门...
北京贡院明远楼 北京贡院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址是元代礼部衙门,位于如今的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既是顺天府的乡试考场,又作为京城的会...
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在郡、府、州、县城大兴土木修筑工程的同时,也一并修建庄重肃穆的文庙(俗称先师庙)。隋开皇十六年,阳丘县易名章丘县,治所设立于绣惠城关村。文庙便坐落于隅头...
阳明书院一角 明正德三年(1508),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号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由兵部员外郎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途经常德时,武陵学者杨褫、蒋信、冀元...
江南贡院 为防止考场内外的串联作弊,江南贡院的外面建有两道高墙。两墙之间留有一丈多宽间距,形成一圈环绕贡院的通道。围墙的四角又建有四座两丈多高的岗楼,围墙的外面也留...
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原为县府学考场,规模较小。明朝初期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此举行。朱棣迁都北京后,因江南参考士子日益增多,遂扩建为江南贡院。贡院建筑...
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艾尔曼教授 本杰明艾尔曼简介: 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同时还担任普林斯顿东亚研究项目主任,主要教学及...
当时的一种彩票劵 南京的五环彩票博物馆珍藏的清朝闱(音wei)姓游戏极其珍贵,1886年,广东籍举人刘学询上京考中丙戌科第一百五十六名进士,但一直没分配到任何职务。于是刘学询立...
原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者记安吉华与他的魁丰博物馆 安吉华,字丰实,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1962年生人。收藏家,东阿魁丰博物馆馆长。祖上安德裕(宋969年)、安守亮(宋...
济南府贡院 今天,位于济南的山东省府东侧,有条南北街道名叫贡院墙根街。此街南衔省府东街,北接大明湖路。之所以名贡院墙根,是因为在明清时期,今省府东部分至该街墙内,是科举考试...
据清代《太平府志》和《繁昌县志》记载,从宋朝至清朝,安徽繁昌出了36名进士,但仅有两位高中状元,焦蹈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关于焦蹈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