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民主的结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选贤与能,最终还是要找出能够被大家所认可的议员,再由这些议员组成议会去讨论问题。而且为了保证这些议员他们能够各种阶层的诉求都能够表达,都能够平衡,所以像英国就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是贵族出身的,下议院是平民出身的;上议院通常比较保守,下议院通常比较激进;上议院通常就比较反对福利国家,那么下议院通常就比较地愿意推进福利,那就形成一种平衡。美国也是,美国有这种出身比较好的、知识比较好的这些人做参议员,那么那个差一些的做众议员,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样就形成一种平衡。那中国传统上,士大夫他是来自于社会各个阶级的,他有的是出身于簪缨世家,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的呢说我上一代还在放猪,但到我这一代的时候我竟然已经是金堂玉马了,这些人他们在利益上、诉求上是完全不一样,那么他们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所以在民主选举出来的民意代表,并不见得就比科举考试选出来的这些精英更加地了得,民国那些叱咤风云的那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他们本身原来像蔡元培原来就是清朝的翰林,梁启超本身也是中了进士的。当时梁启超跟康有为一起去考进士,当时就有恨康有为的人说,你们在广东省的卷子里面看到一篇文笔特别好、才气特别好的文章,那就一定是康有为的,一定不能让他中。梁启超就没有中进士,梁启超为什么没有中进士呢?他和康有为一起去考进士的时候,就有人说广东省有一个才气特别好、文笔特别棒的这样的文章,一定是康有为的,一定要把他给拿掉。那么当时这个发榜的时候,是从最后一名往前报名字,一直报到第六名了,都没有康有为的名字,前五名就是五魁,五魁里面他以为没有康有为了,高兴坏了。结果就有一个康有为的支持者就说,前面五名还没有报完,你怎么知道没有康有为呢?后来果然有康有为。怎么回事呢?康有为那天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文风,而梁启超还是学的老师的那个文风,所以梁启超就做了他老师的替罪羊。 所以晚清民国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不是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有一定的人望,就是留洋出来的,有哪一个是被老百姓选出来的呢?没有。所以中国的民主思潮它从来就不是民众的自发的要求,它是从梁启超开始,和新文化派这两代人灌输给大众的。有一个经济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MBA的案例,怎么样把梳子卖给和尚,其实他们就是在制造需求,而不是真的老百姓有这样的需要。其实老百姓我自己的孩子我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能够光宗耀祖我已经足够了,我还需要什么民主呢?所以民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自由的民主和不自由的民主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是自由的民主呢?自由的民主就是……所谓自由民主就意味着在用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统治之下,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至高无上。公民既有古代人那种参政的自由,也有现代人那种不被干涉、不被支配的自由。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它是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保障的,英国有一句话叫“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说得非常地好,就是对自由的最好的界定——我的这个破房子,风雨都能打进来,唯独你国王没经我的同意你国王是不能进来的,这叫自由的民主。那什么是不自由的民主呢?就是虽然我们所有的一切运作都是通过民主的制度实现,但是你没有法律保障每一个人的安全。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时期,它是一种不自由的民主,它是有各种委员会,这每个委员会它投票,它能够决定杀掉你,这是极其荒谬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只有通过法庭的审判,以及法官才有权利来决定是不是sentence someone to death,决定是不是判决某一个人死刑,你不能一切权利归某一个委员会。在土改时期有一句重要的口号叫做“一切权利归农会”,这也是无法无天不要法治的结果。所以民主从来就不是一个最高价值,自由主义接受民主,只不过是认为在很多情况之下,民主能够保证自由而已。而如果说不需要民主也能够保证自由,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去追求民主。 所以民主跟专制从来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新文化派拿出一个“德先生”来抵抗孔子,本身已经够可笑的了,再以为这个“德先生”是专制的对立面更加显示出他们在学理上的无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