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对“生活儒学”的批评----致黄玉顺先生的一封信(5)

http://www.newdu.com 2018-05-02 中国儒学网 葛安台 参加讨论

    牟师的“坎陷”哲学虽然不能真正开出“具体生活”,而逗引出了今天各家争鸣,这就像朱子/康德之后仍须有阳明/黑格尔,但众方家们,都真知了牟宗三哲学吗?
    其实,还是那句话,我今愿向应“生活儒学”的号召,贡献一文于此,以明何谓真正的“生/活”。只求众方家或有个答复或指教就可以了。(我若亦能被视为“生活儒学”的一员,则亦是我无上的光荣。)
    都愿否真正来到“生活”的“现场”?(如您所说,“在战斗中成长”?)
    就以“生活”做为一个平台,让哲学“活/动”起来,如何?
    都多拿点(真正能体现在熊十力、牟宗三身上的)汉子气出来吧。
    那或许才能真正从新中国已有的鲁/闻(战斗)精神继续向前走,而走向固有的鲁闻(自然/中和/人极)精神哟。
    在黄冈栖霞门外徘徊而没有生活的
    岳阳放逐草夫
    葛安台2005年7月写(增补于南京受降60周年前夕)
    注释
    [1] 是“自然”“异化”为“精神”(或“世界”)(更正确的说, 是“自然”“意识化/精神化”为“世界”),而不是(如黑格尔哲学所指向的)“精神”“异化”为“自然”(或“世界”)。
    [2] 牟宗三的“创生心”若不被了解,而人亦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追究牟宗三心目中宇宙本体最终性质的话,再加上联想到所谓“坎陷”说,则牟宗三系统亦会被视为带有此种泛黑格尔色彩,虽然牟宗三哲学在此问题上实无明确的承诺。以传统词语说之,牟宗三哲学在宇宙本体论上只是一个“心”与“气”不离不杂,既不说“心”在“气”中,亦不说“心”在“气”外。“坎陷”论虽实只是一个认识论,而非本体论,但终亦不能免于本体论上的追究、联想或非难。此亦所以有人会把牟宗三的“创生心”联想为类似于(黑格尔)“绝对精神”。若仔细读牟书,尤其是《心体与性体》,会发现牟宗三很少说“宇宙本体论”,而总是说“本体宇宙论”。为何会如此(与众不同)?对从不“随意妄下一语”的牟宗三来说,这是偶然的吗?他的“本体”指“心”,“宇宙”指“气”也,若说“宇宙本体论”,则是“气”“大”或“高”或“首出”于“心”,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也就是他最忌讳的所谓“唯物论”,故他甚至曾说“什么体用不二, 心物不二, 都是庸俗之见”。(他也曾痛骂我“附骥熊先生, 以体用不二为万灵丹”。我自知尚说不过他,亦语太急切,故立即认错道歉,他也立即欣然接受。)故牟宗三之“心”“气”不离不杂虽然仍只是个无决断的“绝对在”的“自然”,但亦绝不会是如黑格尔式的将“精神”视为“宇宙/自然”的“本体”。故,认为“创生心”类似于“绝对精神”者,是既不知什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更不知什么是(牟宗三)“创生心”的瞎比附,只是整天捧书而实未见一字之“好人专干坏事”者也。(能自己运思的钱绪山绝干不出这种坏事)(更岂说得出“对上帝存而不论”这种浑话?)
    [3] 这就是牟宗三所曾说的,西方在智思/分析哲学传统之外的“生活”传统,所以他才能说中国的智慧是“综合的尽理/气”, 而不是如西方智思传统的“分解的尽理”。“气”本身在西方亦属一更广大的“生活”传统, 今天即使最尖端的数理/自然科学,如数理逻辑,量子理论或超弦论等等,固然亦非单一的“概念”所能掌握,但若不能化为单一的“概念”,则这些“理论”即不能称“确定”,即使能“应用”。这就是被称为“亚里斯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家Godel所带来的所谓“数学危机”所警示于人类者。(这固然是“生活儒学”或一般哲学家们或已知的东西,但“概念/思在”的必然/必要性----无所逃性----恐还不是人所尽知,故不能不重申之)(西方人若真知此无所逃性,但又实不能逃之,即不会敢随便成为所谓“无神论”,或至多成为“神秘主义”者。而今天中国人若不能知此无所逃性,而却又敢自称是“无神论”,则恐将沦为所谓“不知类”或甚至“无所忌惮”。今天中国人对“自然”之判准或回忆,若不能脱出西方式的“绝对自然”---- 或称“自然绝对在”---- 的牢笼,即亦永不能脱出西方绝对“思在”或绝对“意识”的“罗己”牢笼,再如何说“生活”,说“实践”,说“存有”多少“态”亦仍是“思在”。若不是“思在”的话,唐先生所谓的“遍德流行境”等说法不早就可成立了吗?何须再去说什么“生活”?说多少“态”呢?过去台湾有个傅伟勋先生还说一心可开“十门”呢!)
    [4] 说到“中国字”,现在大陆流行说“汉语”、“汉字”,连“中文”都不大说了,有一天会把“文”之古义亦忘掉(已经忘掉“理”了,其余更不用说)。若说“语”可以兼顾“phono”与“logo”之义,那么“字”呢?“汉字”不过是由永字八法构成的一堆符号罢了,能有“文”的意思吗?从“文王”开始,过去数千年中国人为何那么喜欢“文”这个“字”呢?(什么叫“钦,明,文,思”?什么叫“文心雕龙”?什么叫“王文成公”?)现在又有什么“英字德字法字日字俄字”吗?“英文德文法文日文俄文”都还是“文”,为何自己反而是“字”?如此而能“我海他川”吗?有如此买椟还珠的吗?“中文系”怎么办呢?要改成“汉语系”吗?这是为了五族共和?还是只是伪善/假客气?满蒙回藏苖都因此而感激你了吗?就因此而真和了吗?这不是安了门内的,来了门外的吗?长于“还原”的现象学家们为何不在此动动脑筋呢?看到了什么大钞票与小零钱呢?
    [5] 但即使是一体而相出入,亦须有个主从,故只听说“四书五经”,岂曾听说“五经四书”?此即朱子之所以伟大,之所以在中世而犹能独称“子”---- 转“周孔”为“孔孟”,至阳明而臻其极。“经史子集”仍只是个笼统无主从的“书库”,即使在后来之四部中,《四书》已列于“经”部,但亦仍是偏于“失神”之始于唐人之“共和”。
    [6] 政治经济上的Marxism且不论。但中国之受益于(与受害于)马克思主义,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岂不已由历史证之甚明?
    [7] 此一“朴直”实即来自于对“释老”尚嫌陌生,只记得一消化了一半的“心体与性体”,却几乎完全忘了“才性与玄理”和“佛性与般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