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北宋蹇昌辰《黄帝阴符经解》的养生观(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阴中之阳曰火,阳中之阴曰水,火则离也,水则坎也。今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亦人伦之纪,男女之序,欲性不可除,止在于有节。故水火之喻,则铅汞之合,龙虎之媾,任用稍荒,几丧吾宝矣。(页45a)
    道教的内丹修炼是有着相当复杂的程序,如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与炼神还虚等。蹇昌辰不是要谈内丹整套的修炼程序,而是以程序的「常数」来领悟阴阳交合下的生命本原,此生命本原或谓「玄牝之门」,又谓「天地根」。「铅汞之合」与「龙虎之媾」,都是用来象征人身阴阳合炼的修持形态,也以《周易》坎离之卦的水火,来譬喻阴阳交合之道,说明人身的超凡入仙,是仰赖自身持续的精神修炼,丝毫不可「任用稍荒」。天地之道就在于人身的的修心炼性上,可以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成就纯阳的干体 。
    阴阳是贯通天人之间的「常数」,内丹的修持是以人身的阴阳来交感神道,肯定经由己身阴阳和合的锻炼,人身也可以类似天地自成一个小宇宙。内丹是宋代以后道教主要的修道养生的方法,是以人身为核心的精神修持,重视身与心相互统合的意识活动过程,由阴阳的气化来调养出超越的神性。内丹的修炼工夫,认为人性是可以直接通向于神性,将物质性人身炼就为纯阳之神,使体内神气能凝结为圣胎,进而能超圣入神羽化登仙。足见,修身即神道,是不必有求于外,向身内求就可以与宇宙合一,契合自然之道的超越境界。内丹肯定神就在于人身之中,人是可以经由修炼转而为神,进而能出神入化达到形神俱妙的境界。
    蹇昌辰肯定人身是有「常数」外,也重视天地原本存有的各种造化「常数」,相信天地之间有着各式各样奥妙的神机,人身不仅经由体内锻炼来掌握常数,也重视「八卦甲子」等宇宙常数,如注「八卦甲子,神机鬼藏」曰:
    八卦甲子,神之机,鬼之藏。机藏之用,唯鬼神而能之。故道之为万化也,无一物而不备,无一人而不全。八卦甲子,天地之机权,神鬼之妙用,故望之无际,处之无中,居不有方,出而无体,乃阴符之尽理矣。重言阴阳相胜之术者,此贼命之机。(页46a)
    「八卦」是指《周易》的八卦与六十四卦,「甲子」则是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所构成的组合,又称「天支」。二者都是用来理解宇宙奥秘的常数,其基本原理大多源自于阴阳的二元法则,强调自然的运行规律是以阴阳变化为法度,理解与体验此一阴阳法度,就能掌握「天地之机权」与「鬼神之妙用」。阴阳配天地,也配鬼神,经由阴阳不仅可以契合天地之数,也能契合鬼神之数。
    道教相当重视人与鬼神的精神感通,肯定人的生命与鬼神的生命是一体相承的,都是道的造化作用,彼此间有着相互对应的常数,此常数为「神之机,鬼之藏」,是鬼神能变化莫测的法则,或称为「机藏之用」,此一法则不仅「鬼神而能之」,人身经由道的修炼,也能与鬼神合其吉凶,达到神机鬼藏的境界,即是「道之为万化」的作用。鬼神的常数也是内在于人,所谓「无一物而不备」与「无一人而不全」,万物与人都能对应鬼神的常数,统摄在阴阳的道化规律之中,拓展出「处之无中」与「居不有方」的妙用。蹇昌辰认为《阴符经》的主要内容,就在于肯定人相应天地鬼神的机权与妙用,其主要的方法在于「阴阳相胜之术」,即人身要经由修道契入到阴阳的消长变化与生克法则之中,使生命能顺乎万物变化的常数,即「贼命之机」,所谓「贼命」,是从有限的人身提升到无限的仙道。
    道教的各种人身炼养的法门,主要是着重在与阴阳的相互锻炼与融合上,追求人身与阴阳的辨证统一,合乎宇宙根本规律的道 。蹇昌辰对天地的常数,似乎偏爱阴阳,罕言五行,或者是以阴阳来涵盖五行,认为阴阳是宇宙所有常数的根基,是修身的根本要诀所在,如续曰:
    进退用其爻,动静合其卦,故离得阳以兆形,坎得阴以成体。是之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则阴符妙义,非高真上仙之资,其孰能与于此玩之者,可以心知,不可言告,故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是矣。(页46b)
    或许蹇昌辰是以《周易》的卦爻之理来诠释《阴符经》,故较偏向于阴阳学说,如「进退」、「动静」等都是源自于阴阳的二元作用,是以阴阳来解说卦象变动的常数法则,比如从离卦与坎卦中爻的阴阳变动,得出「离得阳以兆形」与「坎得阴以成体」,即从爻的进退与动静,造成离卦与坎卦变成了全阳的干卦与全阴的坤卦,此即人身修道的常数,要转化为全阳之体与全阴之体,方能达到「高真上仙之资」。人身从坎离转为乾坤,符合「一阴一阳之论道」的原理,将人心升华为道心,故能「继之者善也」与「成之者性也」,是指人身在阴阳合德与刚柔有体的运作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进而能继善成性,成就至善心性。蹇昌辰认为《阴符经》的妙义,就在于「可以心知」的阴阳常数上,是经由人身的修道来契合阴阳生生不已的造化之功。
    五、结论
    北宋真宗后期是祟道的高潮时期,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至干兴元年(1022年),道教获得政府的崇奉与扶持,将宫观醮仪纳人到官方祭祀制度中,不仅广修宫观,还设置知宫、知观、住持等道官。有关道官的任用,初期是从德高望重与资历较深的道士中荐选,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为出经题考试,选拔熟谙道教义理者出任道官。蹇昌辰应是真宗以后通过经题考试的道官,可以算是当时稍有学术涵养的道士,对道教教理有基本性理解,呈现出当时道官的知识水平。有关蹇昌辰的相关资料不多,据苏辙的《龙川略志》曰:「成都道士蹇拱宸,善持戒,行天心正法,符水多验,居京城为人治病 。」若蹇拱宸即是蹇昌辰,则为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年)的成都道士,属于天心派擅长于符箓道法,解经非其强项,应为通俗说法。
    从通俗宣教的立场来说,蹇昌辰的《黄帝阴符经解》是有其时代性的特殊意义,有助于探究当时符箓道士对经典的理解程度,是具有思想史的研究价值。当时的道士虽然专长于符箓道术与斋醮科仪,但是也逐渐吸收内丹性命双修的修身功法,重视锻炼人身精气神的实修法门,此时内丹理论大约是受锺离权、吕洞宾、陈搏等人的思想传承,偏重在与天地相合的宇宙论,以及人心与阴阳相契合的内观法门,与张伯端《悟真篇》的内丹理论是有些距离。蹇昌辰与张伯端是有着相似之处,第一、生卒年代相近,张伯端卒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大约比蹇昌辰大些。第二、二人都是取义于阴符经,重视「生死互根」与「恩害互变」之理,只是蹇昌辰在内丹的阐释上较为简略。
    蹇昌辰诠释《阴符经》,不是为了阐扬内丹的修炼理论,大致上较接近于陈搏依据阴阳原理而来的修养方术,着意在人道与天道相合的宇宙生化理论上,肯定以静制动的人心涵养工夫。蹇昌辰强化了人身与天地相通的感应神学,主张人身可以经由识机与得时,深入阴阳的运行法则来达法成圣与悟道成真。蹇昌辰是顺着《阴符经》的天机来谈自然法则的常数,认为生死是天地阴阳必然之理,但是修身成仙也可以依着阴阳的常数,来完成超越生死的生命实践。「生死」是常数,「不生不死」也是常数,都是道的作用,来自于人心体道的精神修持,可以经由最根本的阴阳之数,使人身也能相应鬼神展现出机藏之用,能具有宇宙无穷的神圣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