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音乐中最典型的四言念咒腔为“棒棒腔” 例1 这种念咒腔一字一音,上下两句无限反复,直至该咒语念毕。武当山道士将其称为“棒棒腔”。 ③ 诵诰腔 运用于持修法事与纪念法事科范中的诵诰腔,其旋律简练,不同衬字,衬词没有拖腔,上下句落音规范(上句常落于商音或羽音,下句则一律落于宫音)。 例2 (四言五拍句) 例3 (四言五拍句) 诵诰腔各乐句的 节奏与诰文句式结合十分紧密,诵诰腔的节拍由诰文的句式所决定。诰文的句式虽多以四言为基础,但时常插入一定数量的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八言句、还有 九言句等。因而在诵诰腔乐句中出现了四言五拍句、五言六拍句、六言七拍句、七言八拍句、八言九拍句、九言十拍句等。不难看出,在节拍上词曲结合的非常严 谨。其基本规律是:一言一拍,句未加拍(上句未延长一拍,下句未就休止一拍) 例4(五言六拍句) 例5(六言七拍句) 例6(七言八拍句) 例7(八言九拍句) 例8(九言十拍句) 然而,也有例外的情况。在道教的持修法事与纪念法事中,持诵的各种“宝诰”,其目的在于呼唤诸天尊名号。为此,在诵诰时需在诰文中穿插一句“志心腔皈命 礼”的诵诰,用来表现持诵者皈命于诸天尊的虔诚之心。这一句特殊的诵诰腔的拍式有“五言七拍句”和“五言八拍句”两种,道众常使用的各种“宝诰腔”中有很 多就是这样的。 例9(五言七拍句) 例10(五言八拍句) ④ 咏唱腔 在武当山道教音乐中,咏唱式韵腔是最丰富的一类韵腔,旋律极其优美动听,是武当山道乐的精华。各种“韵”:如《澄清韵》、《步虚韵》,“赞”如《大赞》、 《小赞》、《中堂赞》等,“引”如《幽魂引》、《梅花引》、《小救苦引》等,“偈”如谷城火居道的《大偈子》、《小偈子》、《刀兵偈子》等,以及《步 虚》、《吊挂》等。 由于持修法事与纪念法事中所使用的咏唱腔其咏唱的对象是诸神诸仙及持修者本人,所以称为阳韵。斋醮法事中所使用的咏唱腔其咏唱的对象主要是各类鬼魂,所以 称为阴韵。阳韵咏唱腔音乐气质较为单一,多为庄严肃穆,飘渺恬静。咏唱腔中衬字、衬词较多,甚至出现比较完整的衬句,旋律迂回曲折、悠扬婉转,常有较长的 拖腔。阴韵咏唱腔其音乐气质较为多样,悼念亡魂则悲叹哀怨,捉拿妖魔则昂扬激越,仰启神仙则威武雄壮,斋筵施食则喜庆热烈。咏唱腔中衬字、衬词较少,旋律 比较简练,拖腔不多,且较为短小。 (2) 曲牌 武当山道教音乐中的曲牌音乐主要运用于纪念法事与斋醮法事之中。在这两类法事科仪中,道教法师除讽经、咏唱各类韵腔外,还有画符、念咒、罡步、掐诀等宗教科仪内容。为了用来配合法师行法时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踏罡步斗、降妖捉鬼的各种宗教动作,需要演奏器乐曲牌。 ① 正曲 正曲主要用于法事科范仪式的正式程序之中,是法事的组成部分,也是法事仪式中不可更改的、比较圣神庄严的那一部分音乐。正曲的板式分为“直板”、“花板”两 种,“直板”多为中速,“花板”速度较快。“直板”的旋律比较简练、规范,“花板”则常依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程度不同,加花的纷繁程度亦有所不同。武当山道 教乐师在习乐传谱时,对“直板”是用工尺谱进行传授的(可用口传或写在纸上),对“花板”则用口授“郎谱”来传授。正曲的基本曲目多数为道教音乐之专用曲 目,如《木本经》、《白鹤翅》、《大无声佛》、《小无声佛》等,也有少数曲目如《小开门》等,可在某些戏曲、曲艺、地方乐种中见到。然而,这些世俗的通用 器乐曲牌,一旦进入武当道教音乐的玄门之内,与钟鼓法器之声结合,混响于宫观殿堂内外,音乐气质早已超尘脱俗,呈现出明显的仙乐妙音之韵味。例如: ② 耍曲 耍曲主要用于法事科范仪式的正式程序之前,作为打闹台、发擂,为开坛行法做准备,主要起着渲染道场氛围和招揽信众的作用。演奏这类器乐曲牌的时间可常可短,短的半小时,长的两小时左右。耍曲的基本曲目多为世俗的民间器乐曲,也有少数为道教音乐所专用,如耍曲《万年欢》: ③ 法器牌子 在道教,法器是指道士在行法时所使用的器物,这些器物平时皆并列于道坛的法器架上。法器在道教科范仪式中不仅有音乐伴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召神灵、通 天地、驱魔辟邪等神秘寓意和特殊功能。道教法器有两类:一类为朝拜祖师克制鬼蜮的器物,如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敕令牌、天莲尺、镇坛木等;另一 类为各种打击乐器。武当道教音乐中被列为法器的常用打击乐器有大铙、小铙、大镲、小镲、铛子、手铃、大木鱼、小木鱼、大鼓、小鼓、大铁罄、大铜罄、小铜罄 等。 武当山道教音乐中的法器牌子虽为数不多,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咏唱韵腔时,有时丝弦,甚至笙、管、笛、萧等伴奏乐器可略去不用,然而法器是必不可少的。法器牌子的特点鲜明,与韵腔、器乐曲牌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混响于香烟缭绕的殿堂内外,使人肃然起敬,如入仙境。 法器牌子可分为铙镲牌子与铛镲牌子两类。演奏铙镲牌子使用的法器是大铙、大镲、小铙以及大小木鱼、大小鼓和大小磬,日常早晚坛功课及祀典中可用;演奏铛镲牌 子使用的法器是小镲、铛子、手铃以及大小木鱼、大小鼓和大小磬。铙镲牌子常作为各类法事科范仪式程序的转换、连接,而单独演奏;同时还在各类韵腔、器乐曲 牌的演唱、演奏中作为引子、尾声、间奏使用。铛镲牌子则常作为各类韵腔、器乐曲牌的伴奏法器,起到击拍数板、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如铙镲牌子《天下同》和 当镲牌子(五镲板、七星板、九镲板等)。 当镲牌子使用的法器主要以铛子和小镲的音响最为突出,故不同的板式均以“当镲’标明。根据小镲击奏的次数可分为:五镲板、七星板、九镲板等。五镲板表示该板中小镲击奏五下,七星板表示该板中小镲击奏七下,九镲板表示该板小镲击奏九下。 2、 乐派 道教的道派比较复杂,主要分为: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道派音乐的民俗气息很浓,和民间的交流很多,生活方式和民间也很接近,特别是其中还有一各正一派的分 支火居道派融入民间,平时都是半农半耕的演艺人,只有在宗教活动中才显现自己的火居道身份。全真道是一个只管修行的道派,音乐的殿堂气息很浓,很少与外界 接触。由于各自的宗教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音乐特点、音乐风格、乐器配置、音乐流承方面都出现了各自的特征,所以也就形成了全真、正一、火居三个 乐派。 全真道人信仰虔诚,深居宫观,以修身养性为根本,专事对神诵经演法,其行为与世隔绝。悟道成仙是全真道人的最高境界和目的,在经韵的演绎上不做丝毫的变 化,被称为“稳全真”,所以他们对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真道派的音乐可以概括为超凡脱俗,有仙乐之称。它的音乐在全国的全真道 观中是广为流布的,而且是相当统一的经韵,被称为《全真正韵》或《十方韵》。全国现在所使用的“全真经韵”基本都是以中国道教协会前任会长闵智亭道长传 谱,武汉音乐学院整理的《全真正韵》为模板的,当然也包括武当全真经韵,但武当全真经韵与地方结合之后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经韵风格。 正一道和民间接触的较多,在音乐上比全真有较多的发展变化,即一个地方的正一道音乐一个样,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音韵或牌子也有不同的运用和变化,被称为“活正一”。这些变化往往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和语言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正一道的音乐较全真道的音乐富有地方色彩。 火居道音乐更接近于民间,从某种意义上讲,火居道人就是民间音乐所形成的进行道教科仪活动的民间艺人。故火居道士比出家的全真、正一道人在音乐演奏上更加注重技艺。他们熟悉朝科经文,而且还会各种乐器,以适应科仪活动的需要。 武当山的经韵除有上面的特点外,也有了自己的个性。武当山是一个全真、正一共居的道场。这个个性就显现在山上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同堂演艺,他们的音乐相互揉 合,我们称之为山上的宫观派。而山下的火居道派与山上的宫观派形成了相对鲜明的对立,当然山下的火居派每年都要上武当山上《祖师表》,所以山上的宫观派和 山下的火居派之间也就少不了要相互交流和慢慢的揉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