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发展不足 (1)重视不够,缺少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 武当山道教音乐在2006年 已和武当武术一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已有了一套完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然细则,武当武术的发展已逐渐步入轨道。而武当山道教 音乐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九十年代以后也几乎没有组织过专业人员进行有力的挖掘和保护。现在相关专家学者对武当道乐的研究基本处于割据状态,没 有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政府相关部门是主导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为使武当山道教音乐能得到更好的承传,政府有关部门应象武当武术那样,成立专门的 工作小组,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 (2)演奏人员的素质仍需不断提高 现在,《武当山道教经忏乐团》的演乐师们虽具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和水平,但还远远不够,今后仍需不断加强他们在音乐理论、乐器演奏、、音乐综合素养、道教 知识和心里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使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能不断得到提升,从而能更好的把握和演释作品,使其演绎的作品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3)演奏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武当山道教音乐演奏的机构只有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的《武当山道教经忏乐团》,他们为武当山道教音乐的承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毕竟力量有限。政 府有关部门应组织和号召有关专业艺术团体、艺术大专院校及社会有关团体积极的加入到对武当道乐的演绎中来,利用多种方法组成多支表演团体,加强武当道乐的 总体演绎力量。 (4)形式和手法的单一 目前,武当道乐的演奏形式很是单一。谁也不可否认,武当山道教音乐是武当山道教法事科仪中的一部分,是围绕着其整个法事科仪程序进行的,有严格的、特定的 宗教性。但为了能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武当山道教音乐,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式,与时俱进,增加新的演译形式。在具有宗教氛围的特点场所,要保持传统的固有的演奏 形式。但在不具有宗教氛围的特定场所必须要对武当道乐进行各方面的艺术加工,使其更具有艺术魅力。可采用音乐会,话剧、音乐剧等多种演译形式使其更符合更 多人的需要。在演奏手法上可以采用合奏、协奏、变奏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舞台和现在技术手段,全面立体的展现武当道乐,增强其欣赏性和感染力。 (5)对武当道乐的挖掘和研究力度仍然不够 在对武当道乐的挖掘和研究上,武汉音乐学院、郧阳师专、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武当山特区志办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仍需从各个方面对武当道乐进行更有力的挖掘,更细致的研究和全面的剖析,为武当道乐的传承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武当道乐中西结合的必然趋势 为了能让武当道教音乐更好的走向世界各地,武当道乐在各个方面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是武当道乐在新形式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形式在海外进行演奏。 (2) 中西结合的演奏手法。如用西洋管弦、西洋电声与民族管弦之间互相结合出的多种演奏方法演绎武当道乐。 (3) 西洋的演奏手法。如用交响乐,电声乐或交响乐与电声乐结合出来的多种西洋演奏方法演绎武当道乐。 (4) 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 可用武当道乐中的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元素相融合的手法,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力争用不同的语言,不同表演形式,各异的演绎手法,使其能更合乎全世界更多人民的需要、诉求。 总之,我们要努力用各种办法,使武当山道教音乐能真正的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走向未来,弘扬光大。 五 、武当道乐未来的美好展望 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在历史上曾是“黄室家庙”、“皇家道场”的武当山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武当道教文化,作为武当文化中主 要的组长部分之武当道乐,保存了较为纯正的古代音乐、宫廷音乐、宫观音乐风格,是中国道教音乐中最富有古代音乐、宫廷音乐元素的代表。我们在聆听武当道乐 时,总能明显感受到其风格韵味十分古雅奇妙,独具一格,犹如初见一朵“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奇葩,又犹如步入仙境,腾云、飘扬,很是奇妙,正是这种奇妙显现 出武当道乐的修身养性之功效。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道乐,正在被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 我深深地相信,在武当山道教及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武当文化强有力的挖掘、传播,武当山必将引起世人的瞩目,武当山道教文化必会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武当山道教音乐”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瑰宝一定会以多种艺术演绎形式融入世界、走向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光德 杨立志着《武当道教史略》, 北京:华文出版社,1993年。 2、杨立志 匡裕从等着《沧桑与瑰丽》,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王光德 王忠人 刘红等着《武当韵》,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 4、曹本冶 刘红着《道乐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5、史新民主编《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 6、史新民主编《武当道教音乐》,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 7、闵智亭传谱,史新民主编《全真正韵谱辑》,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印,1990年。 8、熊铁基 刘固盛主编《道教文化十二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本文作者:李华涛 武当山道教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