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修道这些事儿:活在当下,修行应是一场大欢喜

http://www.newdu.com 2018-09-27 腾讯道学 武当玄拙 参加讨论

    文/武当玄拙
    长期在庙里住,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慈悲善良的香客。他们看到出家人粗茶淡饭的生活,总会摇头叹息,感慨道人们清贫生活的不易。一些长者见不得年轻道长受苦,回家后就一定要寄一些好的素食到庙里,还偷偷留言说该藏在房间里自己吃,别让老道长发现。身为一名玄门道童,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都不禁莞尔一笑。首先,自然应该感恩十方供养的功德;但接下来仍不免要深思,修道真是一场苦差事吗?
    
    粗茶淡饭(资料图)
    修道苦不苦,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回答:
    从外在表现来看,修道者每天卯时就已经起床做功课,而此时大众可能都还正在享受甜美的睡梦。相比起便捷的现代都市生活,深山之中的修道人往往需要自立更生。实事求是地讲,道人的日常生活确实与现代文明社会存在差距。甚至也有一些向道人,因为吃不了这些苦,很遗憾地生了退心。但那些最终坚持下来的道人们,正是因为经受住了肉体上的磨练,才真正坚定了各自心底的信仰。
    从内在的心性出发看修道之事,会意识到所谓的苦与磨难,都不过是道人为了炼得真性纯合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世人之所以认为修道的生活是苦的,只因为他们将其与现代生活的便利做了对比,换言之,把衣来伸手与自力更生做了对比,于是难免产生孰苦孰乐的区分。纵然善信的发心是慈悲的,但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一切苦乐皆由心造。你眼中见得到的一切,都是心底最真实的反应。若只看得到是苦还是乐,说明仍然在以分别心生活。而这一点,正是修行要破除的第一大障碍——执念。
    
    清净的修道者(资料图)
    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说,一旦人们把某一种东西定义为美,与之对立的另一种存在,便被迫成为了不美。在相互对比之下,世间才有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二元对立的概念。而人间之所以存在“恶”与“不善”,正是因为有人定义出了“美”和“善”,引得众人趋之若鹜;有所喜好的同时,也必然会有厌恶产生。不论喜好还是厌恶,都因为以自我的执念看待世界、看待修行。道人的修行是为了祛除对生活的执念心,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人间的一切存在。美丑与善恶都是外在的表象,用超越世间的眼光去寻找恒常之道,才是修行的要义。
    道人修行讲求离苦得乐。善信关心道长们的生活本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他们希望修道人能够从生活的清苦中脱离出来,过上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但这并没有理解离苦得乐的精髓。须知,暂时脱离了肉体上的苦,换到另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时,其他的磨难便也产生。修行的过程,正应在苦难中磨练自己:面对生理上的舒泰,能够克制住贪图享受的情欲;遭遇人生的困顿,仍然可以激起奋发向上的心志。把人生的一切遭遇都视作上天的馈赠,既不妥协、也不纵情,由此才可以得到淡然的心境。以此观视人生中的生死离别、苦乐哀愁,会发觉原来这些不过是每一个人所必经的过程,并无所谓好坏,因为一切经历即是过往,而我们终究要放下过去,从当下开始一段簇新的旅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资料图)
    修行,强调的是从行中修、从修中行,世间一切的行持都是铸就道人修为的根基。所以在得道者的眼中,没有什么事物可以勾起欲求心动,也没有什么处境可以引出贪嗔痴怨。修行是一场非常简单且纯粹的过程。既可以坦然接受一切馈赠与美好,同时又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所有艰辛与磨难,逝者如斯,来者亦不可追,能够心存欢喜地活在当下,这才是真正的明道之人。
    道人们不会如世间众生一般对物质生活产生过多的要求。修行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虽然无从与命运抗争,却可以因修行而从起起伏伏的人生中守得住心中朗然。
    道教常说“慈悲”二字,这份慈悲心肠即是对世间众生的悲悯,同时也是道人对自身的叮咛。先祖曾言,修行是一场善因缘。此善,非善恶之善,而是言人若能够明白修行的本真是什么,便也找到了天地之间的大善,这是面对红尘大千升起的由衷赞赏。正如东坡居士所言,“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我们都是时间长河中的须臾一瞬,虽不能于效法于彭祖,却也可以歆享一样的清风明月。
    
    寂然一性,磨炼真知(资料图)
    万物真常在,大自然为众生提供了一样的馈赠,我们又何必执着于彼此间的有无与苦乐呢?心中寂然一性,才应该是每一位修道人要去磨练出来的真我与真知。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武当玄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