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核心概念是“时”。 “时”字在甲骨文中从“日”,从“之”,而“之”字虽为声符,却兼具表意功能,有“适”、“往”的含义,于是,“时”字就是示意太阳在运行——...
《战国策》,记录战国时期史事的国别体史书,记事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迄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战国策》初时叫《国策》、《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
《广校雠略》是张舜徽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张舜徽刚过“而立”之年的1945年,是他庞大学术著作体系的第一部,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文献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著作。...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换言之,“素王”就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
《通志》,南宋郑樵撰,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 郑樵(1104-1162),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有志于“集天下之书为一书”,曾深居夹漈山读书著述三十年。绍兴...
作者:苏三 如中国这样的象形线条文字基本上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表意符号、表音符号与标点符号,线条B以及塞浦路斯文字都如此,甲骨文当然也不例外。标点符号是成熟文字的一个...
缶为中国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图为2008名演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而歌,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
马一浮(1883-1967) 国学大师。绍兴长塘(今属上虞)人。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有关“和”字,《说文解字》口部书作“咊”,解为“相应也”,系与入口之饮食有关;龠部有“龢”字,解为“...
《国语》是记载西周和春秋史事的国别体史书,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下迄晋国智伯被灭,前后达五百余年。所谓“语”,按晋人韦昭在《国语解》中的解释,即为“治国之善言”。 旧说《...
人大国学院 李俊 锺嵘(468?-518)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主要生活于齐、梁两朝。他祖籍颍川长社人,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他是曹魏大书法家锺繇的...
国学,见于周代,其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国学”一词,出于《周礼·周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与之相似的还有《周礼·周官·大司乐》:“掌成均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旧传为禹、益所作,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并非一人一时所作,最早编写时间应当是在战国,经后人逐渐附益,至秦汉成型。另有不少人认为,《山海...
《论语》第二章第二节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今读》中的注文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注释中又说:“盖言诗三百...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以后,一个封建家族兴起、昌盛与衰败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受制于该家族的政治地位的变化,这是其外因;另一方面,受制于该家族的文化传统,这是其内因。相对而言,政治地...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
学者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成果非常丰硕,而《五朝门第》是此类研究论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用骈骊的语言写成的,更重要的是这部书较早地系统研究了晋、宋、...
郭店楚墓竹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资料图片) 从“绝学”到“显学” ——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 【作者名片】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夏商周...
-毕苑 今人看来,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这些由村老塾师讲授的知识,和新学堂里的史地理化教科书,该有多么大的差异。中国儿童的启蒙知识如何经历了这样一场转变?让我们...
《论语注疏》是十三经中的一种。在朱熹《四书》流行以前,《论语》和《孝经》是人们初入学的读物。《论语注疏》是北宋邢昺改定旧疏而成,吸收了北宋以前人的注释,如何晏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