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0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质疑“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 宋 圭 武 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如王海明在《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2月版)中卷第四章第二节的有关论述中就认为: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道德有抽象道德与具体道德之分,抽象道德应是一种善,而具体道德有可能表现为一种恶。 讨论道德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主要是从抽象和总体的角度出发讨论,这属于抽象道德的范畴;还有一种思路是具体到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某种行为去讨论道德问题,这属于具体道德范畴。 从抽象的角度看,道德应属于善的范畴。 从道德起源看,道德是对恶抑制的产物,所以道德应属善的范畴。有些同志认为凡道德都是对人的自由与欲望的一种限制,所以道德是一种恶。其实这是将道德对恶的抑制等同于道德对人的自由与欲望的限制。道德对恶的抑制不同于道德对人的自由与欲望的限制,这是两回事。人的自由与欲望有合理的自由与欲望和不合理的自由与欲望两种。合理的自由与欲望属于善的范畴,而不合理的自由与欲望应属于恶的范畴。道德抑制的主要是不合理的自由与欲望,而对合理的自由与欲望道德是提倡和鼓励的。所以,从起源看,道德不仅不是一种必要的恶,而且应是一种必要的善。 从道德运行看,道德提供了社会发展的秩序,降低了社会发展的成本。社会发展有秩序,社会就有利于实现人类的长久利益与整体利益,而长久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实现又反过来增大了个体利益。所以,从局部和短期看,道德对个体的自由与欲望有一种限制作用,但规则和秩序所产生的低成本效应最终使个体的自由与欲望有了更好的实现,而不是相反。所以,从过程看,道德也一种善,而不是一种恶。 从道德目的看,道德的直接和间接目的都是善,而不是其它。“道德的普遍目的在于改善或不恶化人类的困境”(G.J.Warnock:The Object of Morality,London Methuen & Co.Lid 1971 P.26.)穆勒也一再说:“依功用主义伦理学,增多幸福是德行的目的。”(穆勒:《功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20、25、38页)道德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类总体福利的增加,但人类总体福利的增加最终也使个体福利有了增加,所以,道德最终也达到了增加个人福利的间接目的。 从道德研究看,许多学者也认为,道德“不是必要的恶,而是必要的善。”(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592页)儒家认为,道德是人完善自我品格的需要,道德的实现使人能异于禽兽而成为真正的人,所以道德是一种必要的善。《圣经》也一再说,上帝立约、创立道德就是要人成为真正的完全人,所以,基督教的道德观也认为道德是一种善,而不是一种恶。康德也写道:“道德法则……开始于我的无形的自我,我的人格……借我的人格,把作为一个灵物看的我的价值无限提高了。在这个人格中,道德法则就给我呈现出一个独立于动物性,甚至独立于全部感性世界以外的一种生命来。”(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引书馆1960年版,164页)“它的真正使命,并不是产生完成其他意图的工具,而是去产生在其自身就是善良的意志。”(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45页) 从现实出发,具体的道德有可能是一种恶。 从具体层面看,道德又是实践和功利的。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和利益集团等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观。由于道德本身也是一种秩序和制度形式,而秩序和制度也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均衡,所以,在现实中,道德的演进总是要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不同的利益集团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也就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而道德的均衡最终就是不同利益集团要求在博弈情况下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所以这种均衡就不一定符合正义和公平原则,也不一定符合善的精神。因为这种均衡有可能对一部分人的合理自由与欲望进行了不合理的压制,而使另一部分人不合理的欲望却得到了实现和张扬;有可能成为维护强者利益和剥夺弱者利益的有效工具;有可能没有减少社会发展成本,反而增大了社会发展成本。所以现实中的具体道德就不一定是一种善,有可能是一种恶,但不能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恶,而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改进的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二程先生「辟佛说」合议
- 下一篇: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