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远国 李黎鹤 善待万物,慈心物命,这是道教千年一贯的优良传统。《三天内解经》说:“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 真道好生而恶杀(资料图) 《度人经》说:“日月合明,昆虫遂性,至化无边。”《太清境太清经》说:“凡天下乡民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大功大善。神出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爱之,佑之。”由此可见,生命关天,岂可轻视,任意暴殓。 统观各大宗教,道教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相当高的。在道教诸经中,每每论及生命,都会提到“贵生”、“重生”等概念。在道教看来,人类财富的多寡,并不是以拥有多少金银珠宝为标准,而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物种多少来评判。 《太平经》中有《分别贫富法》,其中明确指出,所谓“富”,是指万物备足,生命尽其年,物种延续发展而不绝。它说,在上皇的时代,有一万二千多种物品生出,名为富足。中皇的时代物种略减,已不足一万二千种,故为小贫。 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资料图) 至下皇时物种更少了,为大贫。此后,物种难以足万,为极下贫。天地为人之父母,此父母贫极,则人子亦大贫,结果天地人皆悉被伤,爲虚空贫家。早在两千年前,道教就提出了尊重生命、强调保护物种的思想,这是道教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一大思想贡献。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道教要求人们爱及昆虫草木鸟兽,爱及山川河流,爱及日月天地,不要无辜伤害任何生命。《元始天王欢乐经》说:保护万物,应简朴自己的居室。廉洁克己,应远离酒色。保养形神,应常行仁德。安乐众生,应减少畋渔。放赎生命,应克制饮食。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说:要教育世人,懂得慈爱恭敬,遵顺自然的规律,持守正道以保身形,怜悯万物而不伤害生命。这些道教经典,都异口同声地肯定了善待万物的必要性和道德价值,承认宇宙间的生命都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同人的生命一样,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