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中华文明为何能绵延几千年?(2)


    六、《近思录》为什么够格成为经典?
    我们现在要读《近思录》,你就要有一个态度。什么态度?《近思录》它就是一部经典——大家常常在讲经典,但是我想应该还要跟大家讲一下到底什么是经典。
    我常常会勉励一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记者:你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惜墨如金。你要写一个报道,你一定要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尽你所能,充分掌握。然后在你下笔的时候,大概能看得出这件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所以我跟他们讲,你如果写出来的报道三个月后还经得起推敲,你就是一个称职的记者。如果你写的报道不到三天就不能看了,那我看没有报社愿意请你这种人来当记者了,对不对?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写的报道三年后还经得起推敲,那我可以告诉你,你绝对可以当一个称职的专业作家。为什么呢?如果你写的报道不到半年就不能看了,我问你,哪一家出版社敢出你的书?因为你的书还没有审批完已经不能看了,还有哪一家出版社敢给你出?如果你写的书,你写的东西,30年后还经得起推敲的话,那你已经可以列入文豪之林了。
    什么叫做经典?所谓经典,就是经过300年后还能够看的就叫做经典。像《传习录》已经500多年了,像《近思录》800多年了,像《六祖坛经》已经1300多年了,像《孟子》2000多年了,《论语》2500多年了,《易经》3000多年了。《易经》是我最喜爱的经典,3000多年前的《易经》现在来看完全适用,你能不惊讶吗?就怕你不懂而已,要是你真懂的话,你不服得五体投地那才怪!所以我在这儿告诉大家,《近思录》就是经典!
    
    《近思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在前两集里面跟大家介绍过,说钱穆推荐了七部经典,要大家只要是读书人都一定要看的。哪七部?《论》、《孟》、《老》、《庄》、《坛经》、《近思录》跟《传习录》。那我跟大家特别讲到《近思录》这一本书就是承先启后。什么叫承先启后?《近思录》它代表的位置是什么?它就是把儒家——儒家代表了孔孟,也就《论语》、《孟子》都已经在里头了;道家就是《老》、《庄》,两本都在里头了;佛教的精华就在《坛经》里头,它把这些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又吸收了佛道两家的长处,不只这样而已,还特别凸显了《易传》、《中庸》和《大学》的重要性。它把这些熔铸起来,这就是《近思录》。
    没有《近思录》的基础,你去读《传习录》,你自以为懂,其实是不懂的。很多人只读《传习录》,不读《近思录》,我可以告诉大家,那你读的《传习录》绝对是残缺不全的。为什么?很简单,阳明学的出发点就是朱子学,套一句阳明自己的话来讲,他说:“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所不忍。”你看看,王阳明自己讲的,说我一辈子对朱子的学说,是把它当作神明蓍龟那样来尊重它。当我的想法、我的见解只要跟它有所相背离的时候,我内心就非常非常地不忍。
    阳明那时候看到学生拿起《四书章句集注》,在那里寻章摘句,说这里解释得不妥当,那里不妥当……阳明看到,一定是当场斥责,说批评朱夫子是老师的事,怎么轮得到你们这些小子在那里议论呢?他怎么跟他讲,你知道吗?他说我的心——要弘扬大道的心跟朱子都是一样的,我跟朱夫子会不一样,只因为涉及到为学的大头脑处、下手处,这不讲就会有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遗憾,所以我不得不讲。阳明一再讲,要是他讲得好的地方,一个字你都动不得。所以说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朱子学就是阳明学的出发点,你如果没有好好把这个书读好,你光读《传习录》,就很容易出问题。
    七、读经典一定要先立个门庭
    《近思录》它就是经典,那读经典有方法的。你要读经典,一定要记住,我们儒学有一整套的理路。
    你要怎么读经典?大家要记住,读经典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我就引用张载的话。张载他讲“书须成诵”,说经书一定要能够把它记诵下来。为什么要书须成诵?这个书就是指儒家的经典,你一定要能够把它记诵下来。记诵下来的目的是干什么?大家要记住,经书要背只是基本功,只是为背经书而背,那没有用的。背了经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要随时随地能够去细思,去精思,懂吗?要思考蕴藏在经书里面的义理。你一定要随时细思、深思、精思在经书里头的义理。当你把经书中的义理给吃透了,说真的很有道理,心悦诚服,就很自然而然把经书所讲的义理奉为圭臬,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这样就是读经书的方法。
    什么意思?第一个要先能够记诵。第二个,记诵之后,就要随时能够细思、深思、精思。第二步很重要。第三步更重要,当你吃透了经书中的义理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把经书所讲的义理就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你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就把圣人之道跟我们个人就融汇为一体了,这样你就成圣成贤了!
    
    读经典一定要先立个门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读经书不要贪多。所以说大家在读《近思录》的时候,有人读《近思录》时说我一个礼拜之内把它读完,我告诉大家,那你就不用读了!你不要把读《近思录》,好像在读报纸一样,你读过有什么用?你没有读进去!
    读经典的方法,就是说不要贪多,一天不要超过一百个字,这是朱熹告诉我们的,就是说,你如果一天能读两百个字,你就读一百个字就好。王阳明就把朱熹这一套整个都学过去了。他也告诉学生,你能读两百个字,就读一百个字就好,为什么?你要留多一点的时间来思考,来沉淀,来反思,懂吗?你读经书,就像读《近思录》,你一天不要读太多,读个两条、三条就够了。读两条、三条,可能就只需要五分钟、十分钟,但是我告诉你,你要不断地咀嚼、思考,然后看看它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怎么深思到各个方面,然后渐渐读进去,然后做你立身行事的准则,这才是读书的方法。
    所以说读书,尤其读经书,千万不可贪多。读书最好是怎么样?你一定要设身处地,跟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一定要能够用到你的日常生活里面去,这才是读经书的方法。
    八、《近思录》为什么要分成十四卷?
    谈到这里,我就要跟大家讲了,在《近思录》里面,它总共分成十四卷。我在前两集里面有跟大家介绍过,朱熹一辈子用力最深、时间花得最长的就是在《大学》,大家知道吗?在朱夫子要去世的前三天他还在修改《大学》的《诚意章》,所以你看看,朱熹最重视的就是《大学》。那我在上一集里面跟大家讲过了,《近思录》就是完整版的《大学》,而《白鹿洞书院揭示》那五条79个字,那是袖珍版的《大学》。朱熹《近思录》分成十四卷,其实就是从《大学》那里来的。
    朱熹常常在讲,大家读书一定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所以说他怎么讲?卷一就是《道体》,道体就是在讲性命天道,讲这些形而上的,所以说第一卷就是讲道体。其实套一句朱熹自己讲的话,他说卷首难看。我告诉大家,我自己过去在读《近思录》,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就从卷首开始读,读不懂,为了卷首的第一条,把我挡了三十多年。所以说我在这儿建议,我们要读《近思录》,不要从卷首开始读起,要把卷首放在最后。为什么?朱夫子自己也讲,说《近思录》卷首,他说《近思录》第一卷难读,可以先从第二卷、第三卷……都读完之后,再来读卷首。我是同意他的看法的。
    
    朱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第二卷是什么?第二卷叫做“为学大要”。也就是教我们说到底学是在学什么,你先要搞清楚。第二卷最多,622条光第二卷就占了111条。所以说学是最重要的。在第二卷里面,他就告诉你为学大要。
    第三卷叫“格物穷理”。什么叫格物穷理?“格物”这两个字是来自《大学》,“穷理”这两个字是来自《易传》。把“格物”、“穷理”放在一起,其实就是教你如何来读经书。当然这里所讲的经书就是指儒家的经典而言。
    接着第四卷就讲“存养”。“存”就是存心,“养”就是养性,也就是存心养性,简称为存养。所谓“存养”就是说没事的时候,你怎么样涵养自己的品德,涵养自己的天性、个性,让你变得更加雍容大度,做什么事情能更加地成熟圆润,这叫存养。
    第五卷叫做“改过迁善、克己复礼”。“改过迁善”是来自于《易传》的《损》、《益》两卦,而“克己复礼”是来自于《论语》。这样大家清楚了,也就是教你怎么去修身。其实讲简单一点,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就教你怎么修身。
    第六卷叫“齐家之道”,也就是教你怎么样让整个家庭相处得和乐,能够把这个家治理得有条不紊。
    那第七卷,就是讲“出处进退辞受之义”。什么叫“出处”?“出”就是出来当官,“处”就是处而在野,不当官——乱世的时候你当什么官?对不对?然后哪个时候可以进,哪个时候应该要隐退,还有哪个时候应该接受,哪个时候要辞去,也就教导一个读书人怎么样在关键时刻可以不可以当官,可以不可以进,或者是该不该退,那人家送东西给你,你可以接受还是不可以接受,讲这些道理。
    那第八卷就讲“治国平天下之道”。就讲出来当官,怎么去治国平天下了。
    第九卷叫做“制度”,其实制度就是对治国平天下的一个补充。
    第十卷,我告诉大家,第十卷是非常管用的,叫做“君子处事之方”。也就是说,一个有德君子在社会上你怎么样来自处,这里面有很多可以给我们启示的。
    第十一卷,叫“教学之道”,也就是说你如果来教人家的话,你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十二卷,叫“改过及人心疵病”。在这里讲的“改过”跟第五卷的改过不太一样,都是指比较小的毛病。修养要修得精,不要修得粗。你要修得精,就是要把一些小细节的地方也要能够把它修好,这就是改过及人心疵病讲的地方。
    第十三卷叫做“异端之学”。所谓异端之学,就是指儒学以外的,像“申、韩”这是讲法家的,像“佛、老”在这里主要是讲佛、老这一块。其实对我们今天来讲,像基督教也算是异端。只要不是儒学的,他都认为是别的,但是这些都没有像儒学这么正宗。
    最后叫“圣贤气象”。圣贤气象在讲什么?就像我上一集跟大家讲的,所谓圣贤气象就是类似朱熹的《六先生画像赞》一样,我们总要看出有哪些圣贤是值得我们来学习、仿效的对象,这叫圣贤气象。
    所以说,《近思录》十四卷就是按照这样摆出来的。那我想大家只要好好把《近思录》随时带在身边,有空就翻一条、两条来看一看,可以怡情养性,也对自己的进德修业大有帮助。那我们导读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收看。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