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的布局——携子抱孙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09 孔子研究院 魏衍华 参加讨论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世子孙的专用墓地。春秋战国时期,孔林的规模并不大,直到秦汉时期也只有一顷左右。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孔林不断地被重修和扩建:造门坊、建石仪、修林墙、植树木,并排专人守护。至清朝雍正八年(1730),孔林已经成为占地三千亩,林墙高三、四米,厚五米,长十四点五里的古式人造园林,是中国经历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最精致的氏族专用墓地。 穿过曲阜明故城的北门,是孔林神道,神道尽头是孔林的大门,俗称“大林门”。穿过大林门,是一条长四百米的林道,林道尽头是“观楼”(俗称“二林门”)。穿过观楼,跨过洙水中间的拱桥,便来到孔子墓门。穿过墓门和神道,便是享殿。穿过享殿,便进入一座红墙院落:孔林的核心。 红墙院内鼎足堆着三座坟墓:前方是孔子孙子子思子的坟墓,坟前碑文上写“沂国述圣公墓”;子思子墓左后方是孔子儿子伯鱼的坟墓,墓前碑文上写“泗水侯墓”;伯鱼墓的西侧偏北是孔子的坟墓,墓前碑文上写“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种墓穴布局被人们称为“携子抱孙”,意为后世昌旺。 孔林中究竟埋葬了多少位孔氏族人,早已无法算清楚,而那些像蒸笼里馒头一样密集的墓冢,一望无际,传递着孔氏后裔的繁衍生息和人丁兴旺。 孔林里有千年古树两万余株,有参天大树十万余株,这里生长着百余种植物。孔林中另一个独特的景观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它们上自北宋,下至明清,像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历代碑碣展览场,是后世对孔氏族人尊崇的重要标识。 (责任编辑:admin) |